“饭圈”、网红、直播乱象等问题,看管理部门如何处置

2025-10-14 16:36 来源:《旗帜》2025年第9期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以下简称综治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站平台管理职责,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使命,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贯穿管网治网全过程各环节。坚持守正创新、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有力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推动网络文明风尚取得新进展。

深化“清朗”行动,推动“文明上网”

治理网络生态乱象是推动文明上网的基础性工作。综治局广泛听取网民意见,聚焦党中央关心、网民反映强烈的网上突出问题,每年开展“清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进行重拳整治,清理网上信息,深挖问题根源,剖析问题滋生原因,摸清传播规律,制订治本之策。注重建章立制,巩固治理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反复。

2021年以来,开展“清朗”专项行动50多项,深入清理网上色情低俗、封建迷信、恐怖暴力等违法不良内容,大力整治网络戾气、炫富等突出问题,坚决遏制不良婚恋观等消极网络情绪。从重打击破坏营商网络环境行为,集中治理春节、暑期网络环境,为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提供网络保障,持续净化网络空间,使“清朗”成为良好网络生态的代名词。

坚持边治理边巩固。指导督促网站平台完善运营规则、升级技术手段、优化产品功能、规范内部管理。研究制定关于网络炫富、水军、涉企侵权等问题认定标准。建立涉网暴、谣言等问题治理机制,实现跨平台联动预警、多部门协同治理。制定出台关于“饭圈”、网红等治理规范,固化有效工作举措。坚持做到“常”管“长”管。仅网暴一项,2024年有效预警防范上万起热点事件网暴风险,从源头遏制网络不文明行为。

压实平台责任,狠抓“文明办网”

网站平台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综治局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逐步破解“自媒体”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网站平台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引导网站平台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向上向善网络文化。

2021年以来,制定出台政策法规文件80余件,从规范信息内容的角度,加强平台基础管理、行为管理,覆盖社交、直播、电商、短视频等重点领域,涉及移动应用程序、小程序、快应用、应用商店等重点类型,强化弹窗、榜单、营销、打赏等重点功能,以及许可、备案、举办论坛活动等重点事项,为网站平台规范内容管理提供依据遵循。

“自媒体”是内容建设的重要载体,遏制“自媒体”流量冲动是关键。推动平台展示账号IP归属地,辨识信息源头。实施粉丝量50万以上的账号展示实名信息,使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标识账号所属MCN机构,震慑利益主体。针对“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采取限制营利权限、清除粉丝增长等措施,“自媒体”乱象得到有力遏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落实信息来源标注、专业资质认证、负面清单制定、失信惩戒制度建设等工作,推进“自媒体”系统治理。

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发展,带来新的网络信息内容安全风险,为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挑战,综治局加强跟踪研究,创新治理举措。着重防范AI技术滥用带来的合成虚假名人造谣传谣,制作色情低俗内容等问题,从技术源头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推动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加强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给AI生成内容贴上“身份标签”。紧盯算法推荐带来的“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指导平台推出“一键破茧”等功能,要求不得利用算法违规干预信息呈现、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沉迷、严禁利用大数据不当实施产品差异化定价等,规范平台流量分配机制,推动大流量自觉走向正能量。

管好网络群体,促进“文明用网”

以网络名人、网络主播、未成年人为代表的网络群体,传播力强、活跃度高,是使用互联网、塑造互联网的重要力量。综治局把握互联网发展脉搏,积极做好各类网络群体服务管理,加强思想引领,规范网络行为,引导培育网络文明风尚。

聚焦网络主播群体,深入整治直播行业乱象,规范治理低俗直播、天价打赏、恶俗PK、虚拟主播违规等突出问题,稳妥处置“辛巴”“小杨哥”恶性竞争、“东北雨姐”虚假宣传等热点事件。开展网络优质主播培育工程,发掘培育正能量网络主播近千名,示范带动网络主播群体整体素养提升,影响和引领数亿粉丝积极向上。

强化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严肃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对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利用“网红”儿童非法牟利进行规范。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实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着力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遭受不良信息侵扰等问题,为未成年人上网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