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把互联网作为服务群众“新阵地”

2024-03-14 14:38 来源:荆楚网 编辑:韩露

2月26日,新华社发布《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我国网信事业成就综述》,文中提到,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空间,但由此也引发了各种互联网乱象,影响到公众的使用体验,尤其是一些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内容,直接损害网民的切身利益,应该严加防范、严肃查处。还要看到,数字生活在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的同时,给网络监管也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净化网络应用空间,让科技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成为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则与人民利益相悖。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膺担当、积极作为,争当网络的“清洁员”“宣讲员”“守护员”,使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争做净化网络空间的“宣讲员”。现实生活中,网络乱象的出现,与公众的用网观念、网络认识等有直接联系,有的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网络中“鱼龙混杂”,即便自己说错了、做错了,也没有人能发现自己;有的自以为网络非常安全,缺少防范意识,在网络使用中上当受骗,如此种种。要看到,互联网安全意识的强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党员干部需要争当表率,充分借鉴安全生产“七进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常态化督促指导各行业各领域加强安全用网知识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公众采取安全措施使用网络,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争做净化网络空间的“示范者”。如今,互联网仍处于迅速扩张的时期,行业监管已经明显滞后,尤其在具有强大影响力“网红”“大V”等人的带动下,盲目跟风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影响公众的视听,把社会舆论带偏方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员的义务之一,作为党员干部,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代言人,面对重大社会事件要敢于发声,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立场,引导公众保持理性态度,营造良好的用网氛围。

争做净化网络阵地的“守护者”。应该看到,互联网的违法行为仍十分普遍,借助了各种技术手段,令公众很容易中招。比如,利用人工智能(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新技术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党员干部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发现举报网络上的非法行为,带动公众共同防范,让网上非法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同时,要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准入“门槛”,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对纵容违法犯罪的网络主体,要严肃进行处罚,使其付出巨大代价,从而增强互联网企业的自律意识,切实守好从业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