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06:4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宜昌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中的城市,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认真思考。
把握时代脉搏,选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一)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是时代主旋律。做好“五篇大文章”,尤其是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文章,有助于防范我国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以及金融资本受制于人的风险,维护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稳定提供保障。
(二)经济由“L”型向倒“N”型转变。做好“五篇大文章”有助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更好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关键功能,并为强化金融监管、防止系统性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三)医养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时代新宠。随着人口下滑叠加老龄化加速,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四)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交替短缺平衡。亟待金融支持的一些前沿高端制造业、高技术行业和产业存在着“贫血”甚至“缺血”等问题。
(五)生产方式朝着未来发生深刻变革。做好“五篇大文章”既是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必须选择的道路。
找准短板与不足,以变应变稳金融
(一)政策还需有效掌握。一是对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制度、政策法规掌握不够充分。如对绿色金融认定标准、执行规则,对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以及在数据共享和合法利用方面还需加强学习,在对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领域的客群划分时多有重叠。结合某银行普惠业务来看,具体表现在相关政策还处于建立初期,产品设计与市场需要还有差距,地方法人银行决策快、链条短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与先进地方银行相比,在产品设计和风险防控理念上存在差距。
(二)金融创新融合度不足。一是近年来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平均增速,但总体规模不大,传统动能贷款虽然增势放缓,占比仍偏高。二是“五篇大文章”协调互动相对不足。如数字金融能够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长尾客户(中小客户)覆盖面,创新信用支持方式,改变传统重抵押信贷模式,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但数据流动共享机制不完善等制约了数字金融对其他领域支持作用的发挥。三是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动力不足,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比较少。当下金融机构的科创类信贷产品普遍套用普惠类信贷产品的内核和风控标准,符合科技型企业“两高一轻”(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供给不足。纯信用类产品还跟不上市场需要,在经营模式上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
(三)内生动力还需增强。“五篇大文章”过度依赖政策推动、市场内生动力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如普惠金融政策要求金融产品的价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确定的金融服务价格一般较高,以致有的金融机构因人员不足认为算不过来账,对相关业务发展积极性不够。
(四)风险防控压力大。片面追求社会效益,可能导致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失衡。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随着普惠金融贷款数量的增长及其在银行贷款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普惠业务量的增长和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未来客户还款风险不可忽视,还需进一步加大风控力度。
做好大文章助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 坚定不移践行金融属性。一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认真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相关要求,深入学习党管金融各项政策,切实践行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二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性。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性,涉农、民营、小微企业、新市民等群体能够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金融机构必须创新发展,按照科技创新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破解重大科技“卡脖子”问题。要主动跨部门、跨领域、跨产业寻求协作突破,发挥“1+1>2”的效果,主动提供各项精准金融服务。特别是要聚焦“一小一老”,把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及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落实五大金融工作的必要性、迫切性,要从行动上加快制度建设、产品开发、人员培训。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五篇大文章”能够有效落地。同时,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四)坚定不移加强风险防控。金融机构在推进“五篇大文章”过程中,必须坚持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并重。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金融服务的稳健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确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湖北银行宜昌分行 陈方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