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06:4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近年来,直播电商凭借其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特点迅速崛起,深刻改变了网络购物模式,有效活跃了消费市场,并在促进灵活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直播电商行业也暴露出一些如产品质量投诉数量激增、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率较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新产品质量问题凸显等问题。监管上有直播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产品质量违法责任追溯困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主播在直播间里宣传行为的法律属性,细化有关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真正将直播间宣传纳入有效监管。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快立法进程。 制定专门针对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明确直播电商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规则,细化直播电商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管辖权,实现对跨区域直播电商经营者、产品生产者的质量违法行为的双向追溯。二是强化信息管理。建立直播电商经营主体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档案,实现情况清、底数明,并根据风险等级对经营主体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加大监管投入。增加直播电商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的专项资金投入,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高风险产品立即采取下架等处置措施。四是建立智慧监管平台。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与各类电商平台系统对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提升违法信息内容的抓取和处置能力。
压实直播平台责任。一是完善平台规则。督促直播平台制定完善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强化主播和商品的入驻审核,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查,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将存在售假等质量违法行为的主播纳入黑名单管理,提高违约成本。二是加强主播培训。 加强对平台内主播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帮助其提升识假辨假能力,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三是健全维权机制,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和维权机制,建立与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消费者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构建行业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长效协作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共享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邀请行业内经营主体共同研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动合规诚信经营,增强行业自律能力。三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消费提示、风险提示,曝光质量违法案件涉及的产品、主播和平台信息,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以舆论监督倒逼直播电商经营者合法经营。
直播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业态,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随着直播电商监管办法的出台,将有效规范直播电商从业者的行为,进一步整顿恶意炒作、虚假营销等乱象,提升直播电商行业整体形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西陵区市场监管局 谭金山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