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她,都了不起 ——写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2025-03-08 15:4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三月的春风,吹开了大地的芬芳,也迎来了属于每一位女性的节日。

放眼当下,女性力量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女法官手持法槌,用专业守护公平正义;女性创业者勇立潮头,用创新开辟新领域;社区女网格员走家串户,用真心服务群众……

每一个她,都了不起!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近日,记者走近几位优秀女性代表,聆听她们的奋斗故事,感受她们的巾帼风采。

孙健:行走在法治路上的绣花匠

3月7日,记者来到葛洲坝人民法院,准备采访法官孙健。推开她办公室的门时,她正专注地在翻阅当日的庭审卷宗。

“无论案件大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孙健说,这是她多年的工作习惯——即使做好了充足的庭前准备,她仍会在开庭前再仔细梳理一遍庭审思路,确保每个细节不被遗漏。

孙健是荆州人,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大学期间便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展现了深厚的法学底蕴与卓越的学习能力。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成功考上湖北省选调生,扎根宜昌基层。这段经历,让她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与群众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底,孙健踏入葛洲坝人民法院,开启政法生涯。从立案庭到综合审判庭的民事、刑事团队,她一步步积累经验,无论民事还是刑事案件,皆能从容应对,公正审理。扎实的法律功底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她迅速成长为业界精英。

近年来,孙健专注于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不仅关乎法律公正,更关乎孩子未来。她秉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孙健不仅深耕法庭,更致力于普法宣传。她参与央视《法治热线》节目,制作普法节目,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广泛关注。工作之余,她勤于调研总结,多篇论文获奖,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等重要论坛收录。

同时,她积极制发司法建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完善,其中《湖北宜昌:司法建议推动医疗机构规范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一文,被《人民法院报》刊载,彰显其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

此外,孙健热衷公益普法,多次走进学校、社区,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等主题,开展生动有趣的普法宣讲活动。

孙健两次荣记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然而,对她而言,最大的成就感并非荣誉加身,而是看到孩子们在她的守护下健康成长,法治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记者蔡昶)

陈露:抓牢美好出行的风向标

23家汽车销售门店,10个国产品牌,350余名员工,年营业额超14亿元,业绩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这是民营企业湖北华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状态。该公司总经理陈露是一名“90后”,“接棒”6年的她逐渐撑起了企业经营的“半边天”。

作为新生代女性企业家,近年来,陈露以城市文化视角成功塑造的宜昌汽车消费场景引起较好反响,她通过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大量汽车行业的精品视频和图文作品,将场景化营销发挥到极致,既展示了宜昌的山水人文风貌,又有效地拓展了国产汽车品牌的影响力。陈露说:“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城市好,我们才会好,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

从2018年开始,陈露自费自发、亲力亲为在私域流量领域持续发布视频和图文等作品。渐渐地,流量转化成订单,小有建树,陈露信心倍增。2023年,陈露注册成立宜昌露路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自己营造地方化汽车消费场景的思路转向专业团队化运作。这一举动有效提升了华慷集团在汽车领域宣传的专业度,助推了国产汽车品牌的经营与销售,让宜昌各地日常生活、工作、旅行场景与公司各类在售车型相融相洽,获得较好营销效果。

作为女性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凭借前瞻性眼光与跨行业整合能力,她打破传统汽车制造业边界,与环保、文旅等领域深度联动,这种异业融合模式,不仅为汽车企业开辟了增量市场,还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友好互动,互惠互利。其倡导的“开放共生”理念为异业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当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已占据半壁江山。同时,陈露是我市国产汽车销售领域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之一。陈露的父亲于1998年在宜昌城区创办公司销售国产品牌汽车,也是较早在宜昌开售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经销商之一。经过多年经营,大家对国产汽车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陈露的客户中也有不少父亲当年的回头客。“这是信任和情怀的力量,我们要用真诚和服务,推动国产汽车品牌走进不同客户群体心中。”陈露说道。

从“守业”到“再创业”,陈露时刻保持着开阔的视野。负责公司经营以来,陈露紧抓每一次行业学习和培训机会,并在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更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此来指导企业经营,推动企业有更好发展。“现在,汽车并不仅仅只是通勤工具,也渐渐成为展现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媒介,满足老百姓对美好出行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陈露说道。(记者卞健鑫)

李薇薇:一针一线传承非遗技艺

3月7日,在宜昌城区旅游广场附近的一家旗袍店里,43岁的店主李薇薇正俯身对一块深色布料大展身手。量尺寸、绘轮廓、裁布料,动作行云流水。作为一位旗袍“守”艺人,李薇薇25年来坚持用一针一线传承非遗技艺,书写着自己的创业故事。

李薇薇与旗袍的缘分始于童年。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让她陶醉其中,喜欢绘画的她总爱临摹历史书中的图画。初中时,她将家中闲置的白布做成衬衣、背心、大袖袍,自己做盘扣、设计衣领衣袖,用毛笔勾勒花纹并填色。“那时没人教,但看到布料就知道怎么剪。”看着过去的老照片,她依然记得首次“创作”时的激动。

17岁初中毕业,李薇薇踏上学艺之路。她跟随师傅学习锁扣等基础技能,还在服装厂从事铺衬布、剪线头等工作。尽管工作琐碎,但她善于观察学习,自学制衣门道。2000年,李薇薇回到家乡宜都,开了一间制衣小店。

“当时的客人对旗袍的接受度较低,多数人更倾向于定做日常服饰。”为维持生计,李薇薇接了不少裤装订单。因其善于沟通、制衣技艺精湛,制成的裤子版型利落,口碑渐起时单日最高接7单,为她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客源。

2006年,李薇薇决定专注于做旗袍事业,“薇薇旗袍”正式营业。“量体裁衣是个细致活,店里定制旗袍的工期约一个月左右。”为给客户做出合身旗袍,细致量取身材数据是常规操作,有时甚至要量取30余处数据才能满足制衣需求。李薇薇还常与客人饮茶长谈,观察其举止气质,再结合场合需求进行设计。订单一多,忙到凌晨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由于长期握尺拿针,她的食指结起了厚厚的茧。

随着技艺越来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2016年“薇薇旗袍”开到了宜昌。现在,来找她定制衣服的客人小到4岁,大到88岁,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传统服饰的图样,如柿蒂纹、万字纹、竹纹等,蕴含着美好寓意,这些都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在李薇薇看来,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宜昌京派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薇薇还多次将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带到非遗展览会,希望把传统服饰中的中华文化普及给更多人。(记者钟文璐)

胡婕:从“业务小白”到“全能管家”

3月7日下午,西陵区东山花园社区网格员胡婕匆匆赶到东山花园小区活动室,这是她一直在跟进协调的室内天花板安全问题。负责活动室管理的谭宏强,在小区居住了20年,提及胡婕赞不绝口:“她责任心特别强,大家都很信任她。”

“90后”胡婕,是西陵区北苑街道东山花园社区的网格员。2023年7月,入职首日她便接到居民对电梯的投诉。小区一楼栋电梯设备老化,时常停摆,但因资金分摊、流程复杂等问题,更换事宜多年未决,这成为居民的“心头病”。面对投诉和抱怨,胡婕坦然面对,她一边叮嘱居民注意安全,一边张罗协调推进电梯更换。

然而,最让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居民章女士在微信群中发出紧急求助:“我家小孩被关在电梯里了!”胡婕边跑边联系协调物业安保和电梯维保人员实施救援,赶到现场安抚被困孩子。最终,孩子平安脱险。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胡婕与物业事务员利用中午、晚上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政策。考虑到有些居民长期在外,她创新采用微信群直播方式实时公开进度,确保电梯施工方案透明高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项目落地。次年开春,居民们终于用上了新电梯。

胡婕的辖区共有461户居民,不到两年时间,她用心用情为居民服务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称赞。去年7月25日,胡婕正准备下班,接到辖区居民李阿姨的求助。李阿姨的孙子在武汉心脏手术失败,需社区及街办开具证明,以便医院申请最后援助名额及时进行二次手术。孩子父亲在居住地多方求助无果,李阿姨便想到了社区的“小胡”。为争取时间,胡婕驱车往返各部门帮李阿姨家跑齐资料,次日一早便将证明快递至武汉协和医院。最终,孩子顺利手术并康复返校。

面对高龄老人与子女的矛盾,她化身“家庭调解员”,架起亲情沟通桥梁;为解决小区租户新疆大叔的语言障碍,她借助DeepSeek转换成维吾尔语,不仅帮他办理了宜昌城乡医保缴费保障新生儿家庭享受医保报销,也帮助他解决了管道漏水问题……辖区老人常念叨:“有事找小胡,准能解决!”

从初入职时的“业务小白”,到如今的“全能管家”,胡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天奔走在小区里,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精准识别责任主体,快速响应居民诉求,逐渐成为居民心中的“定心丸”。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信任的积累,许多居民主动化身“社区情报员”,积极反馈安全隐患、环境问题等,形成共建共治的良性循环。(记者陈飞、通讯员艾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