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智能化农机成春耕“好帮手”

2025-03-11 06:4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阳春三月,农事渐忙。在宜东平原、宜西山区的田间地头,一幅科技与农事深度融合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植保无人机、智能育苗机、墒情传感器等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械纷纷“上岗”,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成为广大农民的“好帮手”,希望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

今年,当阳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7.19万亩。连日来,该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分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广泛应用植保无人机、智能化农机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确保各项春季麦田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在产粮大镇草埠湖,通过设在楚湖村、台渡村田间的墒情传感器、气象站、虫情监测、苗情监测等设备,土壤湿度、气温、降水量、病虫害动态及作物生长情况被实时采集,农户可“对症下药”抓好田管。“全镇7.6万亩小麦长势良好,产量预计比去年增长5%以上。”草埠湖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黄建清透露。

3月8日,走进位于长阳贺家坪镇渔泉溪村的宜昌巴楚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厂化育苗车间,数万株辣椒苗分为8层,在循环式运动育苗机里,像坐电梯一样通过皮带上下前后循环运动。

“机器内有灯光模拟日光照射、自动喷淋和循环运动系统,保证每一株苗子都享受到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滋养,菜苗培育保质又保量。”巴楚公司负责人左帮烈介绍,智能育苗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还通过立体设计,让育苗面积向空中发展,在用地相同的情况下,育苗量提高8倍。“传统育苗要两个月左右,车间里恒温恒湿,一个月内就能出壮苗。今年第一批50万株辣椒苗还有十来天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据介绍,长阳工厂化育苗企业已发展到6家,预计春耕育苗将达到2000万株,有力促进高山蔬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春以来,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飞手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台台无人机在他们的操控下,按照设定的航线在油菜基地上空来回穿梭,通过精准施肥助力油菜生长。

“一台无人机每小时可完成50亩以上油菜的施肥喷药作业任务,与人工相比,作业效率成倍提升。”枝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项海兰说。枝江今年油菜种植面积达25.73万亩,在油菜田管的关键时期,当地强化科技指导,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智能农机装备,并积极与农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合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当下春耕正在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全市光农用植保无人机就投入了1100余台。”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农民春耕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成本也下降了。”(记者揭兴伟,通讯员严世杰、史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