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10:38 来源:兴山职教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湖北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公布,兴山职教中心及该校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被评为“优秀”等次。
该校缘何能上榜?昨日,笔者走进该校,近距离探究这里处处彰显着现代职教气息的办学实力与模式魅力。
兴山职教中心打出管理、专业、队伍、技能、就业、服务“六张牌”,并在求真务实中不断创新,在行稳致远中不断奋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打出“管理”牌。构建纵向从“被动型、萌芽型、主动型、创新型、卓越型”五个等级深入,横向从“系统、执行、改进、一体化”四层次展开的“五等级四层次”管理成熟度评估标准。管理干部培训合格率达100%,健全完善制度533个,形成教学管理 “有序、有效”,科研管理“优教、优学”,干部管理“严格、规范”,学生管理“做实、做活”,教师管理“提高、提升”,实训管理“遵章、遵律”,后勤管理“规矩、精细”。同时,关注教辅、财务、食堂、安保等人员管理,按“人岗相适”原则安排工作,让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落户学校”“校企携手共建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
打出“专业”牌。构建“双主体、三融合、四梯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原有的5个专业调整为7个紧贴地方产业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制定了“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化学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为支撑,采矿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延伸,计算机应用、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与维护为拓展”的专业建设发展定位,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自身特点,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让专业建设更有底气,学校多方筹资,先后投入3500万元,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提档和购置的投入,极大地改善教学条件。目前化学工艺专业、作物生产技术被评为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学校当选为“全国数智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绿色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打出“名师”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机制,通过“人才引进”“请进来专题讲座”“走出去集中培训”“下企业锻炼”“兼职任教”等策略,积极开展“生动课堂”研究,实施“名师工程”,创立队伍品牌。从高等院校直接招录18名优秀毕业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从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聘用兼职老师25人;聘请企事业单位能工巧匠和大专院校知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受训教师500余人次;推荐38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80名教师赴高校或行业协会培训;利用暑假安排教师65人次到合作企业培训锻炼,使教师站得住讲台,上得了课堂,玩得转实训室,种得了庄稼地,真正成为多技在身的“双师型”教师。36人被评为“双师型”教师。73名教师受到县级以上部门表彰,80人次在国家、省、市教学、班主任能力和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9个。化工生产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县劳动竞赛先进班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县“农学专业教学团队奖”荣誉称号。李作兴班主任工作室被确定为“宜昌市中职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对象,乔长英名师工作室为湖北省教育厅挂牌的全省唯一一个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国家精品在线核心课程《植物生产与环境》被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承担的省精品在线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获立项,正在建设中;成功申报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打出“技能牌”。构建“六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获世界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省一等奖1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42个、二等奖85个、三等奖227个。其中制作的龙洞春茗荣获湖北省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国家二等奖。有262名学生通过技能高考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结合区域实际,开发了《矿山生产技术》《茶叶标准化生产》《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核桃育苗技术》《果树修剪与嫁接》等校本教材,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有的“逆袭”成为高校教师,有的成了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有的晋升为企业主管,还有的成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打出“就业牌”。构建“双身份学习、双基地实践、双导师教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招工招生”的“三双三共”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多元共赢。同时,又建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兴发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兴发文旅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兴发学院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和兴发集团现场工程师学院,开启了校地互惠合作及高职院校、国企与中职院校协同育人新的篇章。截至目前,“兴发订单班”已有3个大专班、12个中专班,共计725名学生。累计为兴发集团输送中专毕业生7000人,培养大专生3200人,轮训职工100多期5000多人次,缓解了企业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永久型”人才。学校成为宜昌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员单位,获批为第一批湖北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打出“服务牌”。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一体两翼”即中高职教育为主体、专业技能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格局,多方面满足了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办“3+2”大专订单班,在籍学生学生234人,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与高校联合开办成人学历函授班,在籍函授学员987人,毕业学员3000多人;与区域各初中学校签订初中衔接中职教育接力培养协议,建设区域性职教中心,开创了高铁招生新模式,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兴山实践。近年来,与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各类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既为社会培养了人才,又为学校创造了效益,开辟了职业教育的新天地;与县人社局开展创业培训30余期1000多人次,指导100多名农民通过创业当上了“小老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各乡镇联合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余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编写、发放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20000多册,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屋场院子,让他们掌握致富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砥砺深耕、奋楫笃行。盘点近年来兴山职教中心的发展成绩,硕果累累。学校治理体系健全高效,专业设置应需而变,师资水平不断提高,联合办学成效显著,科技服务高效实惠,办学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和群众对学校更加认同。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秀师资团队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教学奖、领军院校奖、优秀试点院校”“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鄂西片区(兴山) 建筑产业工人和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基地”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匠心育人’培养理念,深耕职教沃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市内领先、省内知名的‘双优’中职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校长李传华掷地有声地说。(通讯员: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