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湖北日报:无人机成就飞手梦

2025-02-21 08:41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编者按

如今,大量青年返乡成为“新农人”。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技能让乡村变美,带乡亲增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让我们相信乡土里亦有星辰大海。

2月18日,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的脐橙园里,一架无人机正在吊运脐橙,操控手郭兴成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无人机飞手。近年来,郭兴成带领他的团队,利用无人机开展脐橙社会化服务,不仅实现了创业增收,更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农人”。

郭兴成操作无人机吊运脐橙。(通讯员赵铃一 摄)

从外出打工到返乡种橙

80后郭兴成是土生土长的秭归人,家住郭家坝镇王家岭村。高中毕业后,他外出打工。“父母去世得早,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出去打了几年散工,觉得没什么盼头。想到家里还有30多亩橙子不能荒废,便回来了。”2011年,郭兴成返乡种橙。

“爸妈在的时候,我几乎没碰过橙子。自己慢慢摸索、边学边干,脐橙园渐渐有了起色。”同时,郭兴成尝试开网店。

但脐橙园烦琐细致的种管工作让郭兴成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植保、采摘等高劳动强度环节,更让他喘不过气来。

郭兴成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有没有一种既省力又高效的办法,让采摘和管理变轻松?直到他“偶遇”农用无人机,终于找到了答案。

“2020年夏天,我在县城茅坪看到工作人员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喷雾降温作业,那一瞬间我被触动了。”郭兴成当即订购了一台植保无人机,此后便一头扎进了学习钻研中。

从初学乍练到技艺精湛

“以前飞防技术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我就窝在家里自学,照着说明书和网上的视频,不断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研究,不懂的就问售后人员或者请教培训考证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学习,郭兴成已熟练掌握了无人机的结构、配件和功能。很快他便报考并顺利取得了CAAC无人机执照(多旋翼无人机驾驶员证)。

然而,让无人机在山区橙园里安全高效飞行和实地运用,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2021年,郭兴成在自家果园利用无人机开展植保飞防,作业效率提高了七八倍。

2022年,他又尝试用无人机吊运脐橙,从竹篮、塑胶筐到专用筐,从20斤、50斤到100多斤,操作越来越娴熟,效率越来越高。“我现在用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吊运3万多斤橙子,大概相当于15个人工一天背运的量。”郭兴成说。

从面对质疑到获得认可

无人机带来的便捷高效,让郭兴成尝到了甜头,他又有了新的计划——在全村甚至更大范围的橙园里推广普及无人机技术。

“飞来飞去像闹着玩的,能吊多少橙子?”“无人机从空中过一下,叶片背面打不到,浪费的是药水。”“成本估计比人工还高。”……一开始,乡亲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郭兴成没有打退堂鼓。他在自家脐橙园组织了多场“现场会”,邀请附近甚至邻村的柑农前来观摩。

通过一番操作,无人机借助强力上扬的风场,将农药喷洒出高度雾化的药液。“大家看,只要操作得当,叶片背面也能被均匀喷洒到,而且整片田可以统一喷洒、一步到位。”“现在我吊一筐橙子,120斤左右,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一次背运的重量。100多米的距离,无人机一分钟就运到了。人工背下来要几十分钟。这就是效率。”郭兴成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解说。一次次亲身示范和“算账”比较,柑农们打消了顾虑。

郭兴成收到的服务订单越来越多。2022年2月,郭兴成抢抓县里出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奖补政策机遇,注册成立了峻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村民们一起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队。

他们不断延伸服务半径,从镇内拓展到县内甚至跨省至重庆。公司现有农用无人机7台、运输车4辆,队员40余人。2024年,团队累计完成无人机飞防22000多亩、采摘吊运脐橙约2500亩。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秭归频道 作者 赵铃一 寇志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