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16:5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人阅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于基层人员编制、财力保障、体制机制等因素,使得基层出现了“小马拉大车”问题。2019年3月和2024年2月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提出要力戒形式主义,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为此,要发现基层有效减负的经验做法,推动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聚焦基层负担顽疾,扎实开展“减负工程”
减轻会议负担。打破以会议落实和推进工作的误区,严控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善用视频会议,减少基层干部往返会场时间和精力。
根治报表负担。加强数据报表的法制化建设,数据报表做到有法可依;数据使用向基层赋权,破解基层无数据使用权限的困境;探索“一张表”改革,根据工作需要整合生成一张表格,减轻重复报表负担。
减轻考核督查负担。由各级政府统筹同级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对下考核的关键核心指标和创新突破性指标,减少多头重复考核;实施分层和差异化考核,“以考促评”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强人性关怀,保障基层干部正常假期。
聚焦基层能力不足,稳步推进“壮马工程”
理顺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关系。进一步厘清镇街级、村社级权责事项清单,对于专业性较高的事项不得以属地管理为由向基层下压;对于确需向基层下移的,实现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一同下放,对基层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推动人员编制下沉。夯实向基层下沉编制,探索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定人新路径;常态化开展上级干部到基层挂职,将下挂年限作为考评条件;做深做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工作,开展党员的社会维度指标考核。
公共财政向基层倾斜。加大对镇街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让基层政府有钱保障支出;实行对村级集体收入的监管,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村级干部的正向激励制度,努力探索向下开源,避免基层政府对村级财政的挪用。
聚焦治理效能不高,深入开展“智慧工程”
数据使用向基层赋权。建议参照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按照基层所管辖行政区划向基层相应层级赋权。
注重线上受理与线下办理相结合。处理好“数据跑路”和“问题化解”的关系,问题、事项等线上流转必须配套最后一公里落实机制;基层工作人员要对症下药化解基层矛盾,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提升基层干部数字智治的素质和能力。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员要用好网格群与居民开展好互动,了解群众需求,引导居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提升居民自助服务能力,减轻行政系统运行的社会成本。
防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智慧数字平台建设由市级进行统筹规划,专门性APP开发报市级大数据局进行备案审批,严禁基层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另起炉灶新搞一套,从而造成数据系统的对接困难和财政资源的严重浪费。
聚焦体制机制问题,增进车马“协同工程”
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在考核督查中将“以上评下”和“以下评上”相结合,以群众的满意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益作为基层政府和干部政绩评判标准。
纠正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建议在提拔晋升、干部招录、评先表优等方面对基层治理表现突出人员予以及时表彰奖励,树立正面典型标杆,改变基层治理中热衷于搞数字政绩的政绩观扭曲现象。
注重基层多元力量培育。引导村社自治组织回归自治功能定位,助力各项政府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以业委会为载体有效组织居民开展协商议事,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三峡大学“小马拉大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