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12:40 来源:我的宜昌 编辑:周旺成 人阅读
10月26日,宜昌一中2319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周珊老师的带领下,赴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罗清芸志愿服务队全程指导,家委会及部分家长参与活动。
为做好志愿服务相关准备,同学们特地学习了解了“星星的孩子”们的故事,大家深受触动,在家长支持下,纷纷拿出零花钱,捐献关爱资金2000元。周珊老师特意拿出200元交给家委会,要求匿名捐款“不声张”。但不经意间走漏的消息,彻底点燃了爱的火苗,孙同学奶奶马上要求捐款200元表达心意,家长们迅速跟进,几小时捐款4700元。直至因工作需要关闭了捐献渠道,还有家长表达捐献意愿!
在博爱特校,冉存英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一道热情接待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特校特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致力于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不断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参观结束后,2319班全体同学集中观看特校《二十年历程》专题片和孤独症科普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不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花。
捐赠仪式上,周珊老师上台即兴发表感言,“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两校之间的友谊,也为一中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思考、成长的契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关注孤独症群体……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他们一样有个美好的未来贡献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
活动结束后,谢同学妈妈第一时间写下《与爱同行》千字感言,“作为家长,看到这群星星的孩子,让人心疼,也深深体会到患儿家长的不易和特校老师的辛苦。生活中如果遇到孤独症群体,我们要将心比心,以实际行动去尊重、理解和接纳他们!”贺同学感慨道,“想想特校这些同龄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爱在365个日出,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成长成才,做对社会有用之人,更要有爱心、有责任感,让这个美好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爱!”
链接一:博爱特校简介
宜昌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2003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训练的公益型非营利性民办机构,为国家、省、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中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定点扶持50家机构之一;5A级社会组织机构。曾获湖北省“十二五”残疾人工作“全省先进集体”、宜昌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技术示范机构等荣誉。
学校主要招收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学困学障等儿童、少年。在各级残联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2009年开始承担国家康复救助项目,先后承担《0-6岁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7-14岁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壹基金、邻居项目、学前教育及家庭支援等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
目前该校分设三个小龄儿童康复点,分别为宜昌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伍家岗博爱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当阳市博爱儿童潜能发展中心;并设一个大龄支持性就业基地“阳光驿站”;另增设学校融合教育部,为孩子进入普校学习成长提供影子老师支持。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余人,康复训练场地375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余名学生康复训练。学校拥有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专业评估团队和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以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国际副应用行为分析师谭宁老师为代表的专业评估团队,具备准确性极强的评估能力,为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量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积累了丰富的康复培训教学经验;日常教学运用前沿康复教育训练技术,将ABA、DTT、PRT、NET、DIR等训练策略运用到康复训练中,以个训、小组及集体课形式开展多感官、绘画治疗、沙盘游戏、奥尔夫音乐等特色课程。广西幼专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三峡大学、南京特教学院等单位长期为该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作为宜昌市办校早、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管理规范的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先后接受家长咨询上万次,累计接收孤独症等儿童3500余人次;通过康复训练,已有500余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支持性就业技能培训成效初显,为大龄孤独症学员开办的宜昌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阳光驿站”,市残联委托该校负责培训工作。2022年,该校筹备多年的“影子老师”支持项目上线,获得社会强烈反响。目前,该校拥有专业影子老师团队30余人,多名影子老师进入普校为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提供专门学习支持。
链接二:特校校长简介
冉存英,女,1969年6月12日出生,民革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现更名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先后荣获2024年“中国好人”,湖北省2021年度十大荆楚楷模、三八红旗手,宜昌市十大民选新闻人物等荣誉;为全国孤独症及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中国残联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宜昌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市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伍家区政协委员、区精协、智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