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10:5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韩露 人阅读
“感动宜昌”2023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展播
(五)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宜昌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
便是这样的人
当被命运扼住喉咙
她选择用不屈和坚韧
书写一个母亲的爱
怀着更深的责任和使命感
她创办宜昌市首个
自闭症儿童康复学校
21年风雨兼程
她用爱为自闭症儿童家庭燃起希望
为“星星的孩子”点亮星光
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工作稳定,儿子乖巧可爱。2003年,冉存英6岁的儿子确诊自闭症,梦魇降临,将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打乱。
辗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求医路上她多次崩溃,近乎绝望:儿子已错过最佳康复训练期。为了儿子,冉存英决定重新学习。她奔波北京、武汉等地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获取特殊教育资格证书。
当时,宜昌没有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初步统计有200人左右。有着切肤之痛的她,深知自闭症儿童家庭带着孩子到处康复训练的车马劳顿及背负的经济压力。她想为这个群体办一件事,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2003年,她创办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毅然走上自办学校的道路。
建校之初,面临没有资金、场地、师资、生源之困,她和丈夫用买断工龄的钱、找亲朋好友借;“夷陵好人”李广佳帮助提供200多平方米场地;她招聘并亲自培训教师;踏遍大街小巷上门走访、劝导家长将自闭症孩子送到学校接受专业训练。
冉存英的真诚和坚持最终赢得了家长信任,从最初招收3名学员发展到几百名家长带孩子慕名来此。她也从一位患儿母亲,转变为帮助成百上千个特殊家庭的“冉妈妈”。看着学生从被动拒绝到认真参与,点滴成长进步,让冉存英内心充满幸福与感动。
办学过程中,她缩减开支、控制成本,尽可能降低学费,对贫困家庭减免学费。为给孩子们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她毅然将学校转成民办非营利机构。
“特殊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需要过硬的教学本领。”21年间,她不断坚持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成为全国孤独症、智力障碍学科带头人。她独创的“系统干预法”,得到北京2005年国际应用分析年会与会专家好评。
在市残联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学校面积增加至2000多平方米,拥有50余名专业资质教师。她广纳人才,聘请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顾问小组,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坚持送出去培训、花重金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帮助教师快速成长。这一切,只为将更专业的康复知识带给孩子们。
在冉存英的带领下,博爱特校成为国家、省、市残联三级定点康复机构、中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机构之一。
用专业去支撑爱心,做孩子们的守望者。免费为家长咨询万余次,帮助3000多名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超过300人干预训练后能够随班就读。冉存英的感人事迹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 “博爱”公益行动中,为更多孤独症等特殊人群和家庭服务。
“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创新融合教育。”2022年、2023年学校在融合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新的一年冉存英期待有新突破,赋予融合教育丰富的时代发展内涵,让每名特殊儿童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