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08:4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周卓然 摄)

11月27日,“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民生保障篇举行,介绍宜昌市“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取得的扎实成效。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尹斌作新闻发布,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津津,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黎磊,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刚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郝灵灵主持新闻发布会。
“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过去五年,宜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服务于人、投资于人,努力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全市累计新增市场化就业岗位5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7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3.9亿元,规模居全省首位,扶持市场主体8.2万家次。技能劳动者总量达6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稳定在30%以上。培育39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26万人,人均劳务增收6.2万元。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68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面覆盖。
教育发展更公平、质量更高。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14所,增加学位6.3万个,大班额动态清零,公办园幼儿占比达62.5%。高标准建设宜昌科教城,在宜高校达到8所,大学生规模突破10万人。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教联体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天天有一课、月月有赛事、班班有歌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笑脸”育人新格局基本形成。宜昌获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
医保体系更完善、服务更可及。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7%、69%左右。成为全国DIP付费示范城市,参保人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自负比例连续“三下降”。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累计减少患者费用负担2.97亿元。新生儿“出生即参保”,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直达个人”,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10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下一步,宜昌将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奋力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贡献磅礴的民生力量。
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向上争取就业补助资金19.6亿元,补贴覆盖55万人次,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5亿元,惠及企业8.3万家次,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35.18亿元。全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9万人以上,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就业局势持续稳定。连续5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园、示范县、示范项目40余个,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持续提升。创新“一考多证”,健全“新八级工”制度,拓宽劳动者增收新路径。
“十五五”期间,市人社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推动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广大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高中学位增加供给
“十四五”期间,宜昌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中考改革试点地区,以及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域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省级评估,高标准建设宜昌科教城,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教联体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生动课堂”建设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天天有一课、月月有赛事、班班有歌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笑脸”育人新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城区人口加快集聚,高中阶段学生规模持续增长。市教育局将“扩供给、提质量”双轮驱动,全力保障高中学位供给。推进城区6所公办高中国债项目、葛洲坝中学老校区改建公办高中项目,谋划建设城东高中、江南高中。不断提升县域公办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同时,大力实施高中学科质量提升七大行动,指导夷陵中学、宜昌一中牵头建设市域普通高中教联体,稳妥推进全国中考改革试点区建设,探索建立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医保网络织密扎牢
“十四五”期间,宜昌市织密扎牢医疗保障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全市享受医保待遇9713万人次,职工门诊统筹共济制度累计享待3810万人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10.26亿元。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9个事项全面落实,医保实现“刷卡结算”到“刷脸结算”。
市医保局不断促进“三医”协同,赋能医药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进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落实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中医发展,全市共有10家医药企业的1210种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引导“市民保”将40种创新药纳入报销范围,推动更多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新药、新技术进入临床应用,更好更快惠及参保群众。(记者邓羽琴、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