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0:02 来源:汉水襄阳 编辑:熊鹏 人阅读

一年3000万只通用型号锂锰电池漂洋过海,出口至15个国家和地区,使湖北睿奕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球锂锰电池的重要生产企业之一。从广西回南漳创业的公司总经理吴金涛,用了不到3年时间,打拼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4条快递分拣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分拣包裹18000单,年快递总量超3100万单。从北京回南漳创建物流园的南漳县即高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用6年时间将企业做成了“湖北物流企业50强”。

……
家乡情结像一块悬挂在天宇的“磁石”,吸引一只只“大雁”从天南地北结阵回归。
近3年来,南漳县已有超5万人回乡创业就业,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归雁经济”累计引进资金25亿元以上,引进高新技术1200余项,带动就业超36000人。
筑巢引雁
从“打工潮”到“归雁潮”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10万南漳人南下北上,“打工经济”成为南漳农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4年,家乡的召唤让一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王祖亮看到了机遇。他回乡成立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裕农菌业),流转土地,开展香菇种植。“我们在外打拼,像无根的草籽。家乡的政策红线,这就像给咱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准备好了肥沃的土地。”王祖亮感慨道。到2024年,裕农菌业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王祖亮已成为赫赫有名的“香菇大王”。

从北京回乡的孙中朝担任了湖北东方明珠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并兼任南漳县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近几年来,孙中朝为南漳引进了投资近亿元的襄阳恒华印刷有限公司,并促成在杭州创业的南漳企业家罗文返乡创办南漳四星级酒店——温度酒店。
由“打工潮”到“归雁潮”的改变令人惊叹。近3年来,全县回乡创业就业的5万多人中,兴办实体经济的达3.5万多户。南漳县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新增市场经营主体20647户,同比增长102.98%;其中新增企业8361户,同比增长248.81%。
服务暖雁
让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如何让回来的人留得住、干得好?南漳县打造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网通办”等一系列改革。
“前年,我回乡创办湖北晨锋箱包有限公司,看到家乡政策好,今年又投资1.5亿元扩能。”11月12日,项目投资人张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签约、注册到土地挂牌、开工,不到3个月,手续有人帮忙办。
南漳县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机械、电子、缝纫加工、电商主播等专业人才4000多名。普通岗位月薪约5000元,技术岗月薪过万,“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成为返乡就业者的共识。

在雷霆皇科技车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43岁的黄家银熟练地调试着即将发往意大利的四轮电动车,“每月收入5200多元,工厂离我家不到1公里,还能照顾家,比在外漂泊强多了。”
南漳成立招商服务、重点项目服务等“跑腿”部门,精准对接回乡创业人员。南漳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牵头协调科经、商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为企业高效办理产品自主经营出口权证等手续。“请放心,我们替你跑、帮你办!”“跑腿”部门不仅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急所盼,还热心帮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父母就医等生活难题。
归雁兴乡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人才回归浪潮不仅席卷工业,更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在湖北睿奕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全部由精密机械手操作、电脑实时监测。总经理吴金涛手持一款最薄仅为0.4毫米的锂电池自豪地说:“公司拥有1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正抢抓新能源电池‘风口’。”

走进南漳县田家营智慧农业产业园,一台形似微型坦克的履带式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引人注目。这款由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金美科林)联合湖北文理学院研发的机器人,荣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它不仅是人力替代者,更是智能决策者。”金美科林总经理刘晓明介绍,机器人经路线设置可在大棚内自主作业,10分钟完成一棚施药。相较传统方式,每亩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1100余元。
人才回流带动智力返乡,一大批企业落户南漳,为当地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目前南漳县高新技术企业达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2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8家。
聚雁成阵
产业集群抱团协同发展
瑞成企业投资(东莞)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去年11月,在外打拼10多年的胡海明回到南漳发展。仅70天,总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结构件及精密夹治具生产项目落户开建。
“无论走多远,家乡始终是我心底最深的牵挂。家乡的召唤让我们深受感动,但最打动我们的还是蔚然成风的产业浪潮。”胡海明说,家乡的产业链越来越齐全,这里的发展机遇真不比沿海少。
南漳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大福介绍,全县电子信息产业正迈入集群式发展新赛道,仅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企业就有12家,其中回乡投资的占到三成。
“归雁经济”引爆的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今年2月,裕农菌业首个海外仓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入运营后,王祖亮又在南漳食品工业园斥资7500万元兴建5000平方米的菌菇精深加工生产线。“我要把南漳的菌菇蔬菜营养速食方便面、香菇奶茶、银杏茶等卖到东南亚和全世界!”王祖亮豪气云天。

陈友发、王清华、覃斌建等“归雁”领航人组建的农产品企业,将南漳的香菇、茶叶等农产品卖到了国外,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井喷”式发展。
南漳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县食用菌产业链已聚拢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经营主体932家,其中出口创汇企业29家,形成菌种研发、菌菇生产、精深加工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吸纳从业人员超3万人。
“回乡创业人员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他们办公司、开工厂,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促进了产业集群式发展。”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正国说。
南漳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彭传华表示,锚定“归雁”,筑巢“引雁”,用好“乡情牌”,打好“发展牌”,需要进一步营造“归雁经济”茁壮成长的最优环境和发展生态,让“归雁”结阵齐飞、产业集群织网,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朱贤 | 通讯员:刘 俊,叶启合,王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