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16:09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伟龙 人阅读

他是鄂州人,却一口地道英山腔;破案时,他冷面寒铁、目光如鹰,待乡亲们却总是和煦如风、古道热肠;正值盛年,他却倒下了,倒在倾情守护了17年的山乡大地上。
2025年10月27日,英山县金家铺派出所所长袁创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0岁。噩耗传来,满城痛悼,各界群众自发为其送行。
省委书记王忠林,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徐文海,市委书记李军杰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做好慰问和事迹宣传工作。市委追授袁创同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新华网、法治日报、湖北日报、新京报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袁创先进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一名普通的基层派出所所长,为何牵动众人心?他究竟做了哪些事让百姓如此崇敬?11月21日,记者再次踏访大别山腹地,探寻袁创的从警之路,听他的战友们、辖区乡亲们含泪讲述一幕幕往事。
战友们不会忘记——
扫毒、抓赌、缉盗,那个回回冲锋在前的身影
2008年10月,23岁的袁创从湖北警官学院毕业,考入英山县公安局后分配到草盘地派出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小伙子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草盘地派出所老所长王延安记忆犹新,从接待群众、办理户籍再到侦查办案,袁创学得快、悟性高。初来乍到,听不懂方言,闹出不少笑话,他没有退缩,缠着同事们一字一句地学,不到半年,竟能用一口流利的“英普腔”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
因表现出色,袁创次年便被调入英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2011年,光荣入党。此后,多次主动请缨参与侦办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组织的重大专案。
“别看他平时随和爱笑,一旦上了专案,立刻换了副模样,冷峻的表情,鹰一般的眼睛,透着一股不破案不罢休的韧劲。”英山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何浩森将思绪拉回那个惊险的寒夜——
2015年12月31日深夜12时许,专案组接到线报:“2014-652”特大贩毒案主要嫌疑人吴某在浠水县白莲镇出没。
袁创、何浩森带队赶到,一行人迅速隐入街角,死死锁定目标场所。
突然,人影晃动。吴某似乎嗅到了什么,猛地跳进一辆小轿车,引擎轰然发动,车头一甩就要冲出去。
“砰!”民警当即鸣枪示警。吴某非但没停,反而一脚油门加速逃窜。
“追!”袁创一声低吼,车辆如离弦之箭冲出。他探出车窗,举枪瞄准疯狂逃窜的车影,射击轮胎。追击持续半个多小时,到了蕲春县刘河镇路段,吴某的车胎瘪了下去,车速被迫放缓。
袁创没等车停稳,便一个箭步冲下去,纵身扑向目标车辆,猛拉锁死的后车门。车内吴某面目狰狞,猛踩油门。袁创双手死死扣住车门把手,整个人被车带得踉跄奔跑,鞋底在水泥地上磨得嘶响。
“危险!”同行民警见状,果断开枪——“砰!”一枪打破车窗,击中吴某右腿。
车辆猛地一顿。就这一瞬,袁创如鹞子翻身,闪电般扑到驾驶座旁,一把拉开车门,整个身体压进去,将吴某狠狠摁在方向盘上。战友们一拥而上,控制、上铐、搜身……现场缴获毒品20余克。
为侦破“2014-652”特大贩毒案,袁创和战友们鏖战2个月,辗转广东、江西、湖南等地,行程数万公里,成功摧毁横跨四省的30人制贩毒网络。“2个月里,袁创熬了30多个通宵,夜里用冷水洗脸、喝浓茶保持清醒,人瘦得脱了形,却从未喊过一声累。”段林红了眼眶。
一起犯罪网络复杂的涉黑案,袁创主动扛起审讯攻坚重任;侦破城区系列盗窃案时,他调阅数百小时监控,凭借一条出租车轨迹精准锁定嫌疑人,最终将跨省流窜团伙一网打尽;捣毁赌博窝点时,他次次冲在前……
“急难时刻勇担当、危险时刻豁得出,守一方安宁、护万家灯火,他用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铮铮誓言。”英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涂新斌感慨。
乡亲们不会忘记——
解“疙瘩”、找牛羊、办证件,再小的事儿他都当大事办
初冬的大别山乡,暖阳和煦,层林尽染。金家铺镇,县道上车流不息,商铺里熙熙攘攘,义警们穿梭街巷巡逻如常。只是,乡亲们再也见不到那个总是脸上挂着笑、奔忙在田埂村落的好警察了。
2021年起,袁创担任金家铺派出所所长。“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经常挂在袁创嘴边的一句话。
“这么好的人咋就走了呢……”龙珠村72岁的汪义孝得知噩耗,放声恸哭。
今年7月底,汪爹爹屋里空调坏了,正巧遇上提供家电维修服务的流动摊贩。修好后,汪爹爹付了加氟费用和清洗费一共770元。事后,越想越觉得费用离谱,想到去派出所报警,邻居还劝他:“就几百块钱,派出所哪会管这种小事?”
“爹爹莫急,慢慢说。”派出所里,袁创耐心询问,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袁创调取沿线监控,盯着屏幕逐帧排查,很快锁定流动摊贩的面包车,凭着车牌信息连夜联系上当事摊贩。在袁创的劝说下,摊贩将多收的200元退给了老人。
在乡亲们眼里,袁创信得过、靠得住,能把许多鸡飞狗跳的头疼事、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人见了绕着走的麻缠事办得妥妥的。
养羊户江大叔不会忘记,前年春天,家里的羊突然少了4只,怀疑进了邻居家的羊圈,两家人为此吵红了眼。接警后,袁所长赶到现场。江大叔拿不出证据证明邻居家羊群里有自家的羊,急得团团转。邻居也是百口莫辩,直呼冤枉。“羊群走路靠头羊。”袁创提议两家将所有羊只赶到山坡上,借头羊效应让“各羊回各家”。果然,天降阵雨,淋湿的羊群在领头羊带领下分头回家。
两家清点后都一只不少,皆大欢喜。
现居四川的陈通女士不会忘记,今年秋季开学前,她来英山向公公婆婆索要户口本,为一对双胞胎女儿办理上幼儿园的手续。没想到公婆一口拒绝,她只好到派出所求助。袁创找村支书和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起出面调解,先拉着老人唠家常,再好言相劝。最终,老人拿出了户口本和出生证明。“所长心细如发,怕开警车、穿警服激化矛盾,还特意换了便装、开私车带我们进村,没有他,这事儿办不成。”在电话采访中,陈通声音哽咽。
种粮户高婆婆不会忘记,有一年秋收后想开垦荒田,心存侥幸烧秸秆当肥料,火刚燃起就被民警制止。“得知违反《禁火令》,我慌了神,家里困难,真怕受重罚。”她说,没想到袁所长提议“以教代罚”,让她当一周防火义务宣传员,敲着锣鼓走村串户,跟乡亲们讲烧秸秆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的危害,“真是菩萨心肠啊,既顾着我的难处,又让我搞明白了为什么禁火。”
袁创的警情笔记里,记满了此类琐碎“小事”:办村民找耕牛、上门为残疾老人办理身份证、处置流浪狗扰民的警情、上门调解龙潭河村地界纠纷……
他生前曾说:“不怕老百姓报警多,就怕老百姓不报警,私底下酿成了大祸。报警多说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也说明他们相信派出所、相信人民警察。”
“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会把你高高举起。”出殡当天,在考虑到安全问题、镇村干部劝阻群众前往的情况下,仍有200多位乡亲赶到英山县殡仪馆,送他们心中的好卫士最后一程。
镇村干部不会忘记——
“红手环”“微心愿”“义警队”,他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辖区落地生根
金家铺镇山高路远,27个行政村散落在沟壑间,治安管理难度不小。
“他说‘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种在了山乡里。”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蒋画提起袁创,语气里满是钦佩。
2023年,夹铺村一位七旬老人走失两天,找到时老人已虚弱不堪。袁创疼在心里,很快有了行动,推出“红手环”,给辖区高龄、失智人员免费发放。一枚红色胶皮做的手环,上面刻着村名、村支书电话还有家属联系方式。夹铺村支书余辉说,村里再没出过老人走失找不着的情况。
护夕阳,更护花蕾。一到放学高峰期,就有穿着反光背心、拿着小喇叭的居民早早来到金铺小学校门口维持秩序。这背后,是袁创牵头成立了义警队,吸纳外卖员、退休干部数百人,参与治安巡逻,排查化解辖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安全隐患。
为搭建警民连心桥,他还创新推出“微心愿码”,构建“群众点单、干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3年间,平台收集意见建议150条,梳理任务清单50项,帮30多位群众圆了“微心愿”。
有群众通过微心愿码吐槽:横穿镇区的县道车流量大,易发生交通事故。袁创率民警实地调研,很快拿出解决方案:筹措资金增设9个监控
设备、1组红绿灯,在出镇路口加装减速带和测速仪。
此外,他在龙珠村建立“农村警务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田埂村落巡逻的身影,闪烁的警灯,带给群众满满的安全感。该村延续着连续30年无刑事案件的纪录,成为全省闻名的“平安村庄”。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派出所主防”,让金家铺各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连续4年“民转刑”案件零发生,2024年刑事案件下降20%、电诈案件下降42%、道路交通事故下降33%,还斩获“全市平安乡镇”“全国文明乡镇”等荣誉。
“袁所长春天带我们到浙江诸暨学习‘枫桥经验’,仿佛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龙珠村村支书汪亮红了眼眶。他清楚地记得,袁创在回来的火车上跟大家讨论了一路,眼里有光:“我们的思路没走偏,接着干!”
年轻民警们不会忘记——
亦师亦友亦担当,他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今后,我再也听不见您宠溺地叫我‘小胡’‘大真’了。”在英山县公安局“向袁创同志学习”暨事迹宣讲活动中,金家铺派出所一级警员胡传真哽咽着说。
胡传真记得,入职派出所的第一天,袁创开车到路边接他。第一次独立出警处理交通事故,自以为处理得当,却遭到所长严肃批评:“有没有对双方做呼气式酒精测试?但凡发生交通事故,必须排除酒驾可能!如果有饮酒,必须扣车,防止他再次驾驶酿成更大事故!”此后每一次出警,胡传真都牢牢记住规范执法流程,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刑侦大队四级警长饶璐记得,2020年她到雷家店派出所工作时,袁创当时是副所长。派出所所在地地势低洼,每逢雨季,一楼常常积水成涝。而袁创长期驻守的宿舍,就在潮湿的一楼最角落。第一次走进那间屋子,饶璐惊呆了:墙壁上大片大片的霉斑像地图一样蔓延,四周的青苔爬了一米多高,绿得发黑。可袁创从不提条件,反而乐呵呵地说:“我瞌睡大,哪里都能睡得着!”
饶璐哭着说,他的办公室,不分周末与工作日,深夜的灯常常亮着。那盏灯,是“以所为家”的真实写照。
金家铺派出所辅警桂意记忆中的袁创,疫情防控带头值守,治安巡逻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但是每当申报荣誉、报嘉奖的时候,总是摆摆手,总要让给年轻的同志。
英山县公安局政工室民警陈超两次带媒体来金家铺镇采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袁创全力配合。可记者邀请他本人出镜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故事时,他也是笑着摆摆手:“采访所里年轻的同志吧,他们需要锻炼、需要成长。”
可是这一次,他没有拒绝的机会。各级媒体用一篇篇报道悼念这位人民好警察,网友们的留言铺天盖地——
“抛洒热血守平安,此身勇为百姓捐。”
“17年的从警生涯,诠释了一名基层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奉献与大爱。”
“警号078005,山乡人民永远记得你!”
磨损开胶的皮鞋、静卧柜底的锦旗、绘有几何题的草稿纸——
件件遗物诉说赤子情深

一间老旧的办公室,墙上写有醒目的标语:“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角落里,放着两双沾满泥土的鞋子,其中一双鞋底已开胶。桌上的执勤笔记本,接处警记录停留在10月27日。
笔记的主人,是因公牺牲的英山县公安局金家铺派出所原所长袁创。同事们在办公室整理出他的遗物——磨损开胶的皮鞋、静卧柜底的锦旗、绘有几何题的草稿纸,无声诉说着这位人民警察对事业的忠诚、对群众的深情、对家人的遗憾。
两双旧鞋:踏遍山乡的足迹
黑皮鞋布满灰尘,透气孔蒙着灰,鞋底开胶分层;运动鞋网布发灰,鞋底沾满泥土,鞋尖磨得泛白。“就是这两双鞋,陪着袁所长走遍金家铺的每一个村落。”辅警桂意哽咽道。
桂意记得,2021年10月15日,袁创到派出所上任的第一天,简单的碰头会后,转身说:“走,带我去把27个村跑一遍。”走访的路上,袁创不停地问,哪个村有几户困难家庭,哪片山林容易发生纠纷,“他把这些都牢牢记在了心里,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让群众有事随时可以打给他。”
袁创常说,办法是“走”出来的。2022年3月,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深山里开设赌场,但对方盯梢人员多,反侦查意识强。为了摸清情况,凌晨三点,寒风刺骨,袁创带着桂意徒步翻越了两座大山。为了不惊动目标,袁创选择在没有路的荆棘中穿行。爬到山顶,看到对面灯火通明的窝点时,他眼神坚定:“辖区决不允许这样的赌场存在!”后来,在他的周密部署下,金家铺派出所成功将赌博团伙一网打尽。
对犯罪分子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嫉恶如仇,对待群众像夏日的阳光一样火热。一次走访中,袁创发现团练冲村刘西安家庭较为困难,女儿中考时成绩接近700分,但全家为学费发愁。袁创四处奔走,联系学校、发动爱心人士募捐,并默默垫付了自己的部分工资。短短几天内,数千元的助学款送到刘西安手中,解了燃眉之急。
“袁所长真是好人啊!”11月1日,袁创追悼会上,村民刘西安捧着几颗甜柿子,轻轻放在遗像前,声音颤抖:“听到他牺牲的消息,我半天说不出话,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堵得慌,就像失去了一位亲人。”
17面锦旗:藏在柜中的认可
办公室的铁皮柜最深处,17面锦旗叠得棱角分明,缎面蒙着薄尘,金色的字却亮得发烫。每一面锦旗,都镌刻着警民情深的故事。
2022年8月,辖区叶先生被“微信恢复大师”诈骗近7万元,急得团团转。袁创接警后立刻启动电诈快速反应机制,协调县局刑侦大队和合成作战中心开展止付冻结。经过数日缜密研判,他带队赶赴咸宁,在嫌疑人出租屋外蹲守至深夜,成功抓获嫌疑人并为叶先生追回全部损失。
2021年至2024年间,犯罪嫌疑人许某以给大龄青年说媒、帮老人办低保为名,骗走裴某、朱某等多名群众共计10余万元。许某居无定所,不用任何通信设备,诈骗时只收现金、不留转账记录,导致线索几度中断。办案民警换了几批,袁创始终将该案放心上,定期梳理案情、研判轨迹。2024年10月23日,在查清案件事实后,他带队蹲守许某落脚的酒店,一举将其抓获。
金家铺派出所教导员宋鹏程说,收到锦旗后,袁创从不让挂出来,总是默默收在柜子里,“在他心里,这些都是分内的事。”
一张草稿纸:隔空传递的父爱
袁创生前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字迹清晰的草稿纸。纸的上半部分,是被涂改了好几处的值班排班表,几个民警的名字写了又划,能看出主人在调整时的反复斟酌——谁家里有老人生病需要照顾,谁最近办案辛苦需要调休,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下半部分是工整的几何题解答,绘有直角符号、辅助线的几何图形,一步步地推导算式。
“虽然人常常不见影儿,但心是牵挂的,尽可能不缺席女儿的成长。”妻子郑思红着眼眶说,女儿苗苗幼年时,袁创侦办专案常常几个月不着家,到派出所后又总是忙到深夜,每次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摸女儿的额头,看女儿有没有睡熟。尽管陪伴的时间很少,但父女俩关系很“铁”,女儿如今读七年级,家庭作业有不会的题目会发给爸爸,爸爸利用办案间隙,在草稿纸上画图梳理思路,做好后拍照发回去。
“他说,英山是我们的家,得倾尽全力把家里的平安守好。”在妻子眼里,袁创是工作狂,近些年春节、中秋节从未在一起庆祝过,甚至没有拍过一张全家福。但他也是“好到挑不出毛病”的丈夫,从恋爱到现在16年,二人从来没有吵过架。而且对长辈非常孝顺,郑思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袁创一有空就买老人爱吃的点心去乡下探望。最以他为傲的是他的善良,一次提审犯罪嫌疑人,过了饭点,他特意出去给对方买了一碗热乎的鸡汤面,“他说,哪怕是犯罪嫌疑人,也该被尊重。”
11月23日是袁创的“四七”祭日,郑思来到位于鸡鸣山山腰的墓地,只见坟前已摆有新鲜的花束、水果,那是同事们、辖区群众来探望留下的痕迹。
她在墓前喃喃道:“苗苗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她说要像你一样做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商量好了,要振作起来。就当你出警去了,有一天还会回来……”
墓前,一只长尾巴灰雀,扑楞楞从松枝间飞起,迎着冬日暖阳,扑向湛蓝的天际。
天空没有痕迹,他确已飞过。
青山为证警警魂永存
11月1日,袁创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来吊唁的乡亲——有人拄着拐杖蹒跚而来,有人抱着刚摘的甜柿子红着眼眶,有人攥着皱巴巴的感谢信反复摩挲。
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派出所所长,为什么会赢得群众这般敬重,领导如此重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袁创生前曾经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采访了他至亲至爱的家人,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同事,和他心里装着的百姓。
在袁创生前的办公室,见到了他的两双鞋:一双鞋底开胶的黑皮鞋,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恍惚间,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这双鞋踏过露水打湿的田埂,踩过案件现场的泥泞,走过万家灯火的街巷。
17年从警路,有打击犯罪分子的“高光时刻”,经历过警匪片里那般惊心动魄的缉毒场景,但更多的是看似琐碎的小事:帮老人追回多收款、为困难学生筹措学费、踏遍大别山深处的崎岖山路为独居老人办身份证、给高龄老人佩戴“红手环”、组建义警队、创新推出“微心愿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位派出所所长,能将群众的柴米油盐、急难愁盼时刻放在心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待,这份坚守与赤诚,令人动容。
新时代新征程,在党领导下的公安队伍中,一名党员、一名优秀的基层人民警察是什么模样?袁创用短暂的一生作出了最生动的回答。
斯人已逝,但他推出的“微心愿码”依旧在传递温暖,牵头组建的“义警协会”仍在守护乡邻平安,他倡导的“流动户籍室”依然穿梭在大别山的村落。他的同事们接过了他的接力棒,继续践行着他未竟的使命。
离开金家铺镇时,夕阳为山岚镀上了一层温暖的余晖。我们知道,袁创的警魂早已融入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化作照亮山乡的点点星光,温暖着百姓的生活,也指引着每一位坚守者砥砺前行的方向。
(记者瞿慧一 何国顺 通讯员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