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玉带串起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5-11-20 17:39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里,一条河能迸发多大的能量?夷陵区鸦鹊岭镇的玛瑙河,用205平方公里流域的蝶变交出了鲜活答卷。这条“碧绿玉带”串联起的16个村落,让4.79万名乡亲脸上绽开幸福笑容。从昔日传统农业的“单打独斗”,到如今农旅融合的多元新篇,玛瑙河畔的生动实践,正以生态为底色、以发展为笔墨,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农民增收是核心。当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稻茬在田间静诉丰收,农民腰包鼓起来、笑容甜起来,乡村振兴便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宜品贡合作社的实践堪称典范,350亩土地流转激发生产潜力,50亩老橘园毁园重建引入优种,8项现代农业技术落地,创新“果树+旱稻”套种模式实现“一亩双收”。从去年试挂果约3万斤,到今年预计产量突破7万斤,产量翻倍背后是产业升级的扎实脚步。而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模式带动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还辐射周边5000多亩柑橘产业,尽显“合作社+农户”的带富效能。

乡村振兴,基建是脉络,道路畅通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从不是“修路、栽树”的简单叠加,而是打通城乡要素流通循环的“破壁之举”。红卫水库旁的乡村小道从3.5米拓宽至4.5米,看似只是“一米之变”,既打通了鲜果外运的“产业动脉”,又打开了游客进村的“风景通道”。童大线刷黑后串联起6.8公里东山环线,更让鲜果运输减耗提速、农旅资源流动加速。近三年,夷陵区围绕玛瑙河流域新建刷黑道路48公里,这些延伸的道路让“产业旺”有了“路通畅”的支撑,也让村民的幸福感从“口袋鼓”延伸到了“生活美”。

乡村振兴,生态是底色,产业融合是路径。以生态引领发展,正是“两山”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3800万元投入玛瑙河流域的清淤、绿植和绿岛建设,同步拆除违规雨棚、增设沿线绿化,将“河畅、岸绿、景美”从愿景变成实景。夷陵区更以生态为基,通过46个项目打造“万亩精品果园、生态田园、智慧菜园、美丽家园”,打造串联5个沿线特色景观,成功实现从“单一农业”到“农旅融合”的跨越。游客至此,可赏河岸风光、摘新鲜果实、品乡村野趣,乡村不再是“留守故土”,而是人人向往“安居乐园”,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夷陵区玛瑙河流域的生动实践印证,乡村振兴唯有锚定民生福祉,让生态、产业、基建同频共振,才能让“两山”理念在乡土落地生根;这条“玉带”串起的,是民富村强的现实图景,更是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路径,值得为更多乡村借鉴实践。

作者:夷陵区“10观点”网评团队、邓村乡人民政府 李润华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