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滋养的宜昌,正是乡村振兴标杆

2025-11-19 17:45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11月12日,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启动仪式在宜昌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区、市)的400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展,500余家采购商到会洽谈,万余种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该活动自2016年以来已举办了七届,今年首次落户湖北宜昌。这场全国性的盛会缘何选择宜昌?要解码其深层次原因,还需从这座城市“产业兴”的坚实根基、“流通畅”的区位优势和“新消费”的广阔市场中寻找答案。

长江之水奔流不息,滋养着宜昌的青山沃土,也串联起一幅农商互联、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近年来,宜昌市锚定“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目标,坚持强链条、兴产业、树品牌,通过贯通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高水平产销对接,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宜昌经济总量达6191亿元,跃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人均GDP15.78万元领跑中部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在这片“七山二丘一平原”的沃土上,以柑橘为首的八大农业产业链茁壮成长。其中,柑橘产业形成三峡库区甜橙和沿江宽皮柑橘两大产区,面积产量分居全国地市州第三、第二位;茶叶产业坚持“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之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二,“宜红工夫茶”“宜昌毛尖”香飘九州;蔬菜产业持续擦亮“全国高山蔬菜发源地”金字招牌,“长阳山蔬”“远安香菇”品牌价值分别达200亿元、30亿元。从采花毛尖、稻花香等3个“中华老字号”,到秭归脐橙、鲟鱼子酱等20个“荆楚优品”,再到枝江步步升等全市103家各级龙头企业,宜昌用实力铸就了“橘都茶乡”的金字招牌,为这场全国农商盛会提供了最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最丰富的产品源泉。

立体交通网络奔流涌动,为宜昌筑起了联通全国的“高速路”,更汇聚起农商互联、乡村振兴的时代活水。作为“三峡门户”,宜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贯通南北铁路动脉,连接四方公路网络,更以三峡机场联通世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这使得宜昌不仅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更跃升为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鄂西茶叶、渝东柑橘、湘西特产等各地农产品的集中展销,更是长江经济带农商资源的深度整合,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长江之水,既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山货出村、网货下乡的流通变革,也承载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时代愿景,让每一份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土特产,都能在这片开放的热土上绽放出时代光彩。

新消费浪潮澎湃涌动,为农商互联激荡出需求引领的新动能,更开拓了乡村振兴的广阔蓝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宜昌以创建区域性消费中心为契机,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消费新优势,在“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这张金色名片下,打造出独具峡江风情的消费新场景。无论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还是秭归屈原故里将脐橙采摘、诗歌文化与峡江风光融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在宜昌,总能找到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完美融合。在新消费理念的引领下,宜昌的农产品实现了从“卖原料”“卖产品”再到“卖体验”的跨越。柑橘产业开发出精品礼盒、深加工产品和文创衍生品,茶叶产业推出茶旅融合、定制茶艺等新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以江水为脉、以乡土为基,宜昌的实践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长江沿岸的鲜活注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农业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见证了“水公铁空”立体交通带来的流通变革,感受了新消费场景激发的发展活力,更领略了品牌赋能带来的价值提升。这场盛会不仅是一场农产品展销的盛宴,更是一次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生动展示。乡村振兴需要产业的根基、需要流通的支撑、需要消费的引领,更需要文化的赋能。长江之水奔流向前,承载着乡土中国的时代变迁,也映照着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宜昌的探索必将为更多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神州大地的每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 田源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