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一颗橙子的“全链开发” ——秭归探索“农旅文”深度融合,橙乡成功创建4A级景区

2025-11-19 05:4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11月15日,2025秭归脐橙·九月红开园暨产销对接活动在水田坝乡开幕。作为全国脐橙核心产区,九月红是秭归脐橙所有品种中的明星产品,全县种植面积近8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以改良升级的出众品质,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今年产量稳定,核心亮点在品质提升。”秭归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主任曹立新道出关键,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疏株间伐保障通风透光,让果实色泽与内质双双升级。活动现场,多项产销协议与供应链金融、出口代理合同集中签约,为秭归脐橙搭建起通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桥梁。顺丰集团84个村级揽收点实现主产区寄递全覆盖,“橙子不能过夜”的承诺,让这份新鲜通过动态调配的干线车辆,快速接入全国物流网络。

橙王争霸 严选标准下的品质标杆

开园活动中,“橙王争霸赛”点燃现场热情。种植大户们亮出“压箱好橙”,评委团围绕色泽、果皮光滑度等8项标准细致品鉴。最终,梅家河乡郑家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样品脱颖而出,摘得特等奖。“糖度达12左右,固酸比15至18之间,酸甜可口,达到精品橙标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工作人员张豫给出专业评价。

为探寻“橙王”密码,记者驱车140余公里来到梅家河乡郑家岭村。73岁的果农梅恕是村里的种植能手,他精心打理的脐橙园正是优质“橙王”的孕育地之一。“科学是第一,柑橘必须讲生物学特性,种植技术都要知道。”老人坚持少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理念。他告诉记者,村里的橙园最初每亩种植110株果树,但果树茂密容易导致通风透光不足,果子质量受影响,如今通过疏株间伐,他的果园里每亩保持在45~50株的合理密度,果实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梅恕的探索,正是郑家岭村深耕脐橙产业、坚守品质的缩影。这份坚守,早在2000年村里决定发展柑橘产业时便扎下了根。“从发展柑橘起,我们就抽槽换土改良土壤,后来大力发展沼气,又提倡‘猪沼果’栽培模式,用沼液、猪粪这些有机肥取代化肥。”郑家岭村原村支书宋秀强的回忆,道出了品质之路的起点。如今梅家河乡柑橘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为让好品质持续传承,当地每年都会邀请省、市、县专家开展种植培训,培育出大批“土专家、土能人”,让科学种植技术真正扎根田间地头。

全链开发 一颗橙子的“全身焕彩”

在秭归,脐橙的价值远不止鲜果。开园现场发布的丝绵橙栀茶与“秭归鸟”脐橙饼,正是当地深挖脐橙潜力、实现“一颗橙子全身宝”的生动实践。“丝绵橙栀茶融合了栀子花、陈皮与茶叶的香气,无添加且甘爽清甜。”湖北御叶堂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监理林永仕介绍。而屈姑集团上新的“秭归鸟”脐橙饼,则借刀郎歌曲《秭归鸟》的热度成为文创爆款。“我们不仅做脐橙糕点,还开发了雾渡河猕猴桃、百里荒山楂、百里洲梨子等系列鲜果酥,把湖北特色都融入了糕点里。”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屈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玲介绍。

秭归县现有脐橙切片、剥皮、枳实分选等初加工市场主体5家,有脐橙深加工企业1家。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发有橙酒、醋、茶、饼、粽五大系列产品100多个,远销中东、东南亚等140个国家和地区,可实现脐橙加工转化15万吨,真正实现了“一颗橙子全身宝,从头到尾不浪费”的产业闭环,让秭归脐橙的价值在全链条中得到最大释放。

农旅融合 橙乡变身4A级景区

吒溪河畔,一江碧水映衬着两岸橙林,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其间,滑翔伞掠过峡江天际,让游客在采摘鲜甜脐橙的同时,还能饱览山水风光。“这里的滑翔伞空中滞留时间长,风景美得让人挪不开眼,亲手摘的橙子吃起来格外甜。”外地游客易德清一边拍照一边赞叹。为打造这一文旅新场景,水田坝乡将脐橙产业特色与三峡库区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打造出脐橙采摘示范园、国际滑翔伞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等多个特色节点。去年12月,这片橙香满溢的区域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以无门票开放的模式,吸引着八方来客。

“全年接待40余万人次,创收400万元,带动2000人创业。”三峡橙谷农旅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锐介绍,景区让橙农实现“农忙采果、农闲服务”的双收入。

从田间的品质打磨,到车间的精深加工,再到景区的文旅融合,秭归脐橙以“甜蜜产业”为根基,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峡江橙香飘向更广阔的世界。(记者韩婧雯、杨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