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庭院”扮靓和美乡村

2025-11-17 06:4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白墙黛瓦的民居、憨态可掬的“吉吉猫”、动漫风格的墙绘、硕果累累的橘林……11月15日,宜昌城区居民徐华和朋友来到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一下车就被村里怡人的环境吸引住了。

逛了橘子果吧、橘子餐厅、吉吉露营基地等“网红地标”,徐华等人又钻进橘林享受采摘之乐。“没想到这村子这么美这么好玩,真是不虚此行。”

近年来,宜昌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秉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注重塑造农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个个生态好、产业兴、环境美的村庄如雨后春笋遍布峡江两岸。

为提升乡村“颜值”,宜昌市纵深推进“清洁家园”行动,确定了“扫干净、码整齐、收通豁”和“做绿化、弄美化、搞亮化”等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全面启动拆棚子、美院子、清池子、堵管子、撒花籽“五子”行动,实施小堰塘、小稻场、小菜园、小柴棚、小圈舍、小巷道“六小”整治,群众累计89万人次投身“清洁家园”行动,建成“美丽庭院”2.4万户,认定市级“美丽庭院”809户。枝江、当阳等五地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夷陵区“库区生态+人居整治” 模式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深山里的公厕竟如此干净!”今年国庆长假,荆州游客朱甜甜在百里荒景区游玩,百里荒村农村公厕的整洁程度让她大开眼界。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全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推动农村厕所应改尽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十四五”期间,共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改6.4万户,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74%,户厕无害化处理率达85.04%,极大改善了农民如厕条件。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90余座,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公厕全覆盖。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生活垃圾治理是难点之一。宜昌市以健全体系为抓手,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运处置体系的乡镇达100%,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风光秀丽的长阳龙舟坪镇全伏山村,“小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农村“三水共治”处理模式,让困扰该村多年的粪污分流、雨污分流难题迎刃而解,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粪污和洗涤等生活污水排放难题。全伏山的可喜变化,是宜昌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7.8%。

“现在出门就是‘小花园’,污水管网通到家门口,住在这里既舒适、又舒心。”远安县鸣凤镇双泉村村民汪家玉看着门前的美好环境感慨。在村庄风貌打造方面,宜昌市坚持布局顺应自然地形,提倡“错台组团、街巷里坊、邻里守望”,避免“兵营式、排排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编制推广特色农房户型超100套。远安县传承“双顶两坡四出檐”风格,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融入吊脚飞檐等传统元素,夷陵区打造98个峡江风格美丽乡村,形成“一村一韵”格局。(记者揭兴伟、通讯员王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