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凌云志,“滑”出体育新答案

2025-11-14 17:5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当13岁的张永超在广东惠州的全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现场,以一套流畅高难度的动作锁定银牌时,记分牌上的85.67分不仅定格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更刻下了湖北滑板的历史坐标。

这场决赛,东道主选手、杭州亚运会冠军陈烨以87.23分的绝对实力夺冠,福建队全国锦标赛冠军吴博文以84.09分摘铜,而年仅13岁的张永超作为参赛选手中最年轻的一员,在第三轮压轴登场。当前两位高手已刷新高分纪录,赛场氛围近乎沸腾,他以少年少有的沉稳,完成了反脚540°转体接内转360°空中抓板的高难度组合动作,1.5米的腾空高度与精准落地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让裁判给出逆转分数。

张永超的逆袭绝非偶然,而是体教融合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这位湖北枝江少年的滑板之路始于2021年,枝江市体教融合滑板训练基地为他打开了大门。凭借刻苦的训练,他于同年被输送至湖北省滑板队。在教练组的科学指导下,他的动作技巧和难度不断取得突破。三年三级跳的成长轨迹,写满了天赋与汗水的交响。2022年获湖北省运会亚军,2023年包揽两项全国季军,2024年资格赛以91.11分晋级,直至全运会摘银,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每天8小时的刻苦训练——膝盖上层层叠叠的疤痕,是他逐梦路上最硬核的勋章。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成长恰逢滑板项目发展的黄金期。作为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滑板在2021年首次跻身全运会竞技序列,这种“赛事升级倒逼人才培养”的效应十分显著。正如全运会新增赛事的发展逻辑所示,滑板等奥运新项目的引入,既为国家队选拔人才,更凭借街头文化魅力吸引年轻群体,形成“赛事引流—人才涌现—项目升温”的良性循环。

这枚银牌的意义,早已超越奖牌本身。对于湖北体育而言,它标志着我们省在新兴体育项目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对中国滑板而言,13岁小将的崛起印证了项目的年轻化优势。目前,全国滑板注册运动员中,14岁以下选手占比达35%,这批“00后”“10后”选手正以更快的成长速度填补人才断层。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张永超的成功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常面临“重成绩轻发展”的困境,而体教融合模式通过高校联动、政策护航、心理疏导等多元支撑,让运动员既能在赛场夺冠,更能实现全面发展。当13岁的张永超说出“银牌只是起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少年的雄心,更是中国滑板人才培养体系的自信。

有人说,滑板是“青春的运动”,因为它需要无畏的勇气与创新的精神。13岁的张永超用银牌证明,青春的力量足以改写历史;而中国滑板用新生代的崛起证明,只要搭建起科学的培养体系、提供优质的赛事平台,就能让新兴项目实现后发先至。随着2026年亚运会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临近,张永超们的成长值得期待。

这枚沉甸甸的银牌,照亮的不仅是一位少年的追梦之路,更照见了中国新兴体育项目的黄金未来。当更多年轻小将在体教融合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当更多新兴项目借助赛事东风蓬勃发展,体育强国的根基必将更加坚实,而青春的力量,终将在世界赛场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枝江市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詹杨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