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万余种特产宜昌“赶大集” ——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侧记

2025-11-14 06: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又是一年橙黄橘绿时,峡江大地硕果盈枝。

11月12日至13日,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万余种特产齐聚一堂,500多家采购商与400多家参展商精准对接,将田间地头的丰饶与芬芳,转化为农民口袋中实实在在的收获。

活动吸引众多采购商与市民参与。 (记者王飞 摄)

“全国特产来宜‘相会’,既能饱眼福又能饱口福,不出宜昌就能买遍全国。”12日早晨,市民黄晶晶提着购物袋早早赶来“扫货”。

展馆内,长白山人参根茎饱满、宁夏枸杞颗粒鲜红、宜昌蜜橘酸甜多汁……各地优品引得市民流连驻足。

“这是北纬37度黄金农业带的馈赠,海拔高、日照足,让宁夏枸杞营养成分更高。”宁夏参展商黄娟手捧特产热情推介,15家宁夏企业带来的滩羊肉、六盘山牛肉刚上架,就吸引了不少“粉丝”下单。

展示区里,市民边品尝边询价,购物袋很快变得沉甸甸;对接区中,采购商持需求清单直奔目标,洽谈声此起彼伏。

“我是做电商的,专门找手工无添加的农特产品,这里的手工麻糖、红薯片很对味。”荆州客商黄秋菊拿着样品与厂家深入交流,直言“直面源头的感觉太踏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商务局局长王友廷笑意盈盈,“20多个展位、300种产品,各地客商对我们的乳业、肉食兴趣浓厚,已达成不少初步合作意向。”

作为东道主,宜昌馆无疑是现场“明星”。青泥冷泉种植的瓦仓米、酸甜爆汁的秭归脐橙、肉质鲜美的宜昌肥鱼……40余家本土企业带来100多种宜昌优品。

“宜昌是橘都茶乡,更是农产品宝库。”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谭政介绍,借助本次承办优势,宜昌正全力推动本土优品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让宜昌优品销路越走越宽。京东生鲜商务经理季可馨频繁穿梭于宜昌馆,合作清单不断拉长。“四五年前就与秭归脐橙结缘,这次要深化合作,让宜昌蜜橘、双莲鸡走进更多家庭。”

宜昌参展商邓汉明喜上眉梢:“京东总部与我们达成深度合作,预计今年销售额增加200万元至300万元,25家采购商的意向订单约3500万元。”

特色水产区更是掀起合作热潮。

“从没见过养殖周期这么长的肥鱼,品质太惊艳了。”上海采购商齐巧龙当场敲定一单,其所在的一级水产批发市场每天采购3万斤宜昌肥鱼和鲈鱼,以供应上海市场。“未来计划把湖北全境淡水鱼引入上海,建专属‘城市鱼缸’。”他的承诺,让宜昌肥鱼协会副秘书长覃君兰充满期待。

13日,活动落幕,而合作的种子已悄然生根。34家企业现场签约,涵盖产品采购与投资项目;贵州采购商张军带着长阳蔬菜、脐橙采购协议满意而归;武汉、黄冈6家餐饮企业与瓦仓米参展商达成长期合作……

“这不仅是一次‘买卖’,更是产销长期合作的开端。”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流通发展和供应链处处长李婷道出长远意义,“让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卖上价,这就是农商互联的力量。”

展馆人流渐散,但农产品与市场的纽带已然紧密。从长白山到长江边,从电商平台到批发市场,这场盛会让优质农产品加速从田间走向餐桌,更让乡村振兴迈出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记者杨春艳)

机器人“咖啡师”现场炫技

两分钟“端”出现磨咖啡

仅需两分钟便“端”出一杯醇香的现磨咖啡。11月13日,在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现场,机器人“咖啡师”引得众人驻足围观。

机器人“咖啡师”两分钟制作现磨咖啡。 (记者王飞 摄)

与展会内各地特色农产品不同,这台全自动智能咖啡机科技感十足。观众扫码下单后,只见透明的仓室内,机械臂精准舞动,自动磨豆、精准萃取……咖啡现磨全过程一目了然。

然而,这台设备的亮点远不止于制作一杯咖啡。现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台机器正是“农商互联”理念的延伸体现。

“我们此次参展,核心目的并非售卖咖啡,而是向来自全国的采购商展示一种可能性。”她进一步解释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缩短从产地到一杯成品咖啡的距离,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品牌知名度。(记者杨春艳、王飞)

长3米需两人合力抬起

“藕中巨无霸”成“特产明星”

11月13日,在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荆楚优品展区,一根长达3米的洪湖“藕王”成为现场最吸睛的“特产明星”。

3米长洪湖“藕王”成现场“特产明星”。 (通讯员姚定安 摄)

这根洪湖“藕王”藕节饱满粗壮,直径接近成人手臂,需两人合力抬举才能展示全貌。“这么大的藕还是头回见。”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根藕不仅个头大,口感更是没话说,特别粉、特别糯。”参展商刘子龙一边向围观者介绍,一边拿起切开的藕块展示,“‘藕王’产自洪湖核心产区,洪湖以前是云梦泽,底下淤泥层深厚,养分充足,加上湖区水质好,特别适合莲藕生长,才能长出优质的‘藕王’。”

“藕王”不仅引来了市民驻足,更让采购商们动了心。刘子龙告诉记者,此次带来“藕王”参展,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洪湖莲藕的优良品质。除了这根“明星藕”,他们还带来了藕带、藕粉等,现在已经有多家采购商与其对接,希望通过这次产销会,把洪湖的好藕卖到更多地方、卖出更高价格。(记者杨春艳、王飞)

航天员“同款”太空香米亮相

太空育种水稻走进百姓家

“这就是航天员吃的同款大米?我得买两斤回去尝尝。”11月13日,在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现场,湖北金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市民,一款“太空香米”成为现场焦点。

“水稻种子都搭载过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在特殊的太空环境中完成基因筛选,回到地面后再经过多年培育优化而成。”该公司销售总监陈鹏向市民和采购商介绍,航天大米的种植条件同样严苛:选址神农架无污染区域,采用有机土壤培育,全程用山泉水灌溉,从种植到加工都遵循高标准流程。

“航天员真的吃这个米吗?”面对提问,他肯定地回应:“从神舟六号开始,我们培育的太空水稻就已成为航天员食品的一部分,现在技术成熟了,终于能让百姓也吃上‘太空味道’了。”

“以前总觉得‘航天食品’离我们很远,没想到现在在产销会上就能买到。”市民林盈说。随着农商互联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像航天大米这样的优质农产品,正从培育基地走上百姓的餐桌。(记者杨春艳、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