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4.1万个停车泊位 出行更舒心 停车更从容

2025-11-08 06:5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出行需求持续增长,私家车保有量大幅攀升,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停车难、停车贵”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十四五”时期,面对这一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通过持续“增供给、挖潜力、建平台、优功能”,系统破解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市民停车体验不断改善,正逐步实现从“难停车”向“好停车”“快停车”“惠停车”的积极转变。

“见缝插针” 大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

11月4日下午5时许,随着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放学时间的临近,一些家长陆续将车辆驶入学校旁边新建成的江坪路停车场,等待自家的孩子放学。家长刘迪说:“有了这个停车场,我们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停车场就在学校旁边,孩子出校门就可以找到,而且在停车场接送孩子也更安全。”

伍家岗区实验中小学附近没有大型公共停车场,之前,每到上下学高峰时段,由于一些家长选择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上,交通经常发生拥堵。为方便家长停车,彻底改善学校门口的通行环境,伍家岗区利用学校旁边的空地建设了江坪路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可容纳70辆车停放,投用以后,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迎刃而解,受到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市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停车供需矛盾愈发凸显,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点。为系统破解停车难题,我市于2021年至2023年,开展了城市停车惠民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大力挖掘闲置低效地、边角地、桥下空间、拆违腾退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永久、临时停车场及立体车库,“见缝插针”增加供给。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通过大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全市累计新增4.1万个停车泊位,老城区停车难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新城区车位配建标准较以往提高25%。

智慧赋能 有效盘活各类停车资源

在大力新建公共停车场的同时,为盘活现有停车资源,从2022年11月开始,宜昌城区73个点位、2353个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分批启动收费运营管理。通过价格调控,有效解决了“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停车泊位的乱象,更好满足了市民停车需求。

市城管委市容和停车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露介绍,通过收费杠杆引导车辆即来即停、短停快走,既方便车主短时停靠,又避免长时间占位不走,有效提升了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依托“城市大脑”,盘活各类停车资源。目前,我市已搭建“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平台,接入2800余个停车场,覆盖44万余个泊位,实现“互联互通、一网统管”。“找停车场、空位查询、一键导航、无感支付、先离后付”等便捷停车功能,大幅提升了车主的体验感。截至今年6月,宜昌城区小汽车保有量为36万辆,停车泊位达到39.9万个,车泊比提升至1:1.11,达到国家规范的合理区间。

让利于民 持续开展停车惠民活动

在逐步实现从“难停车”向“好停车”“快停车”转变的同时,我市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引导合理降价,持续释放惠民红利。引导酒店、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大幅降低停车收费标准;实施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白天7折、夜间免费”惠民活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机关单位停车场在法定节假日、中高考、开学季及大型活动期间免费开放;宜昌城区40个公园、文体场馆配套停车场前2小时免费停放。

一系列停车惠民政策和活动常态化开展,减轻了群众的停车成本,提升了出行停车体验。

据初步规划,“十五五”时期,我市将加强土地资源保障,全市预计新增3.5万个停车泊位,宜昌城区将有序推进24个停车难片区系统化治理,实施83个停车场改扩建项目,并优化调整城区政府定价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进一步减轻群众停车成本。此外,我市还将推动机动车停车立法工作,将停车场建设、设施维护、信息备案等纳入规范化管理,为适应当前停车管理新形势提供法律支撑。(记者徐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