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湖北这把“尖刀” 利刃出鞘!

2025-11-07 19:57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胡伟龙 人阅读

脑部植入芯片,让偏瘫患者的手活动起来;

稻米里“造血”,50斤米能顶5升血浆;

100年才能破译的密码,量子计算机用1秒钟就能搞定……

这些不是科幻片里的画面,而是打上“湖北造”烙印,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尖板眼”。

11月6日,“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正在武创院展示,这里展出了湖北自2023年6月立项以来的42项“尖刀”产品,涉及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与北斗、生命健康五大关键领域。

就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一楼展厅“科创大树”下,去年此时,总书记语重心长道:“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幕幕场景,历历如昨。

如何攀高峰、破封锁?湖北的这把“尖刀”,利刃出鞘!

谋尖刀

战略破局剑指“国之所需”

湖北“尖刀”工程的战略谋划,本质是一场关于“国家命运与区域担当”的深度思考。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湖北没有选择“撒胡椒面”式的全面开花,而是于2022年9月出台了“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实施方案,瞄准国家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生命健康等战略需求,集中全省科教资源,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

正如上个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尖刀”工程所强调,要紧盯“国家所需”,心怀“国之大者”谋划“尖刀”项目。

这样的选择,源于湖北对国家关键领域的洞察,更是对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提前布局。这一切,只为了在下一轮科技浪潮中,抢占先机。

砺尖刀

原始创新突破“无人区”

“砺尖刀”的过程,是原始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惊险一跃。这一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科技创新的辉煌。

在这42件“尖刀”产品中,一件火柴盒大小的器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145GHz调制器,简单来说,这个元件是电、光信号转换的关键“翻译官”,直接决定通信发射端传输质量。4年前,我国仅能生产带宽40GHz以内的电光调制器,高端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研发团队持续极限突破,近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研制出了170GHz的调制器,已经进入“无人区”。

这种“极限突破”在北斗领域同样显著。湖北珞珈实验室研发的“高精度多源位姿传感器阵列”,就像给汽车和公路装了“更敏锐的眼睛”和“更稳定的大脑”,哪怕在信号差的隧道里,也能精准定位。目前,该技术已在京港澳高速等5条智慧道路进行应用。这正体现了“尖刀”技术攻关工程以“用”为导向——“下游考核上游、应用考核技术、整体考核部件、市场考核产品”。

湖北的“尖刀”工程始终以全球视野审视自身——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要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智慧。本次展览上,多项成果技术在全球已“遥遥领先”:

国内首台冷原子商用量子计算机“汉原1号”,体积与功耗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目前已斩获订单并实现海外出口;

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每年最高能完成3.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成为全球日交付能力最强的设备;

武汉衷华脑机6.5万通道双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在几项核心指标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武创院院长李锡玲介绍,“荆楚”系列人形机器人已实现4次迭代,成功入驻汽车、文旅、教育等行业,订单纷至沓来。

这种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打造了“尖刀”最锋利的刃!

亮尖刀

价值转化锻造“产业新生态”

“亮尖刀”的终极目标,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些成果背后,是湖北构建的“五个一”机制——政府、企业、高校、市场、金融“接力式”支持,推动“从0到1”的技术突破加速向“从1到N”的产业应用转化。

在这之中,扮演了“催化剂”与“连接器”关键角色的武创院,可以成为理解这片生态环境的绝佳切入点。

过去一年,武创院上下非常忙碌,过去一年,仅展厅来访预约登记就达1068条。该院接待全国各地前来交流学习、洽谈合作的人士近2万人次。

在1068条预约记录里,超过1/5来自政府部门,涵盖青年干部培训班、高校思政课实践团队、街道办等。在这里,青年干部感受着“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岗位协作实现”,大学生来观察“技术如何变成产品”,街道干部来探寻“创新如何落地基层”。

武创院以“拨转股”方式打造成果转化“共投共担”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宽容失败原则的落实,又最大限度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接近1000个项目在这里从种子成长为产业的参天大树。

此外,武创院构建起涵盖7支产业基金、29家专业研究所、64家联合创新中心的“北斗七星式”创新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让实验室“盆景”加速变为产业“风景”。

从“谋尖刀”到“砺尖刀”,再到现在的“亮尖刀”,这一件件沉甸甸的成果背后,是全省上下八百多个日夜的集中攻坚,也是“五个一”接力机制的合力突围。眼下,湖北已搭建起“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45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矩阵。

站在未来产业的门槛前,湖北用这把“尖刀”劈开的不仅是技术壁垒,更是关于“创新为何、创新何为”的深层思考——真正的创新,从来都是面向问题的创新,是解决问题后的价值创造。这把“尖刀”最终要劈开的,是通向共同未来的道路,而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同行者!

(记者:刘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