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07:0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深秋的当阳市凤凰山,橘香四溢。50多岁的橘农刘武彩一边指挥工人采摘果冻橙,一边忙着修剪枝叶。“田管要趁早,一边采摘一边施还阳肥,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声爽朗。这位与柑橘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半月镇种植大户,今年格外踏实:“种得好、加工精、卖得远,咱橘农的‘彩头’越来越亮了。”
他的“彩头”,源于当阳传统柑橘产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以前靠老经验,种的都是‘大路货’。”刘武彩蹲在田埂上,扒开树下的绿肥,“现在可不一样喽!”
改变从品种开始,这正是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根基。在刘武彩的300亩果园里,温州蜜橘、砂糖橘、果冻橙、椪柑错落有致。“这些都是柑橘脱毒育苗中心培育的新品种,抗病强、糖度高。”他口中的育苗中心,是凤凰山农业开发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科研平台,已成功培育9个优质品种,从源头上为果园的稳健高产注入力量。
绿色种植让老刘开了眼界。“瞧,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防虫袋,都是‘新伙计’。”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不仅节水节肥,更稳定了产出,有机肥替代化肥改良土壤,让这片土地持续保持肥力。“亩产稳超5000斤,品质没得挑!”老刘的话,印证了科技赋能下生产效益的提升。
在半月镇的苏高鑫柑橘加工车间,国内领先的智能分选线高速运转。刘武彩带来的橘子正经过激光检测,按糖度、大小精准分选。
“过去简单打蜡包装,好坏混着卖。”刘武彩感慨,“现在每个果子都要‘体检’,好果子能卖出高价钱。”
“我们实现当天收储、分选、发货,效率翻倍。”公司总经理黄华介绍。这意味着,刘武彩清晨采摘的橘子,第二天就能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
前不久举办的凤凰山山地自行车赛,刘武彩再次走进直播间。“家人们看这爱媛果冻橙,皮薄肉厚甜汁足!”他和村干部搭档,向网友热情推介。
“开播仅2小时,订单突破2000单,赛事一天,热度半个月!”“当阳甄选”半月红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徐玲玲高兴地介绍。数据显示,活动期间曝光量超10万人次,售出柑橘1.5万斤。农旅融合将“流量”转化为“销量”,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场效益。
半月镇自2018年探索电商模式以来,已培育451户电商户、12名带头人,8人年销售额破百万,连续获评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柑橘网红小镇”、湖北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等称号。刘武彩的合作社成为省级示范社,带动百余种植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智能化种橘、绿色化管园、融合化发展,凤凰山将沿着这条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凤凰山农业开发公司党支部书记王立明表示,要让橘子种得好,乡村建得美,农旅融合成为新引擎。
如今,凤凰山柑橘基地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产柑橘20万吨,年产值达9亿元。“凤凰王”牌椪柑获“中华名果”称号,基地被评为“宜昌市十佳最美果园”。
夕阳映照下,刘武彩站在观景台上,目送满载橘子的货车驶向远方。这个老橘农的“新彩头”,正映照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灿烂曙光。(记者张锴,通讯员胡迪、陈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