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长阳人文学社举办网络作品研讨会:88岁老校长宋兴宏回忆录——《艰难跋涉三里店》受热议

2025-11-04 07:01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2025年11月2日晚,长阳人文学社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宋兴宏回忆录《艰难跋涉三里店》网络作品研讨会。来自北京、武汉、宜昌、长阳四地的教育工作者、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和长阳一中校友云端相聚,共同重温宋兴宏老校长带领长阳一中走过的二十年艰难办学历程。

时年88岁高龄的宋兴宏老校长身患帕金森重疾,生活不能自理,多在轮椅上生活,却以惊人毅力完成了这部近四万字的回忆录。与会者一致认为,《艰难跋涉三里店》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融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于一体的教育史诗。

向祖文作为宋校长的学生,深刻阐述了作品的“三真”特质:“真实的经历、真挚的情感、真切的细节”。他动情地回忆起作品中记载的“弹簧楼”的惊心、苞谷面饭的粗粝,以及高考时突如其来的“天昏地暗”等细节,认为这些极具画面感的描写将“艰苦”二字具象化,深深地烙印在读者心中。

姚友霞从专业媒体角度分析认为,作品的叙事特色如同纪实纪录片,摒弃宏大叙事和泛滥抒情,采用平实、白描式的叙述娓娓道来,既充满画面感,又有丰富的信息。丁凤英则特别赞赏作品的艺术结构,指出十个章节标题均以七言诗为统领,颇有章回小说的神韵,使厚重的历史资料变得生动可读。

在深情回顾环节,曾爱国饱含深情地回忆:“我1980年至1984在一中读重点初三和高中。当时条件虽艰苦,但因有宋校长等老师们的辛勤努力,我们仍感到很充实、快乐。”他特别提到,高中毕业前,宋校长亲自指导他填报北京大学志愿,鼓励他勇于为一中创考北大纪录。

刘小勇作为“众多苦孩子中最苦的那一个”,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回忆起上大学前,学校不仅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还组织老师们捐款,“一元两元、四元五元,共99元,那一张密密麻麻写着28位老师名字的信纸,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收藏。”

宋校长在艰难环境中坚守教育理想的精神成为研讨会焦点。刘小勇深刻剖析道,宋校长到一中时正值不惑之年,能在那样的境况下坚持跋涉20年,一定是心中有更大的不惑,那就是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舍我其谁的勇气。他将宋校长的精神概括为“不惑人生,当如宋公”。

蒋育林系统归纳了宋校长的三大品德特质:德高为范长坚守、克难攻坚勇向前、老而不怠志弥坚。邓守政则以“平凡的坚守,教育的丰碑”概括其精神,赞扬宋校长“奔走呼号三千里”的韧劲担当、“尊师爱生、三育并重”的深耕远见,以及“于平凡处守初心”的纯粹坚守。

研讨会最后延伸到对长阳教育未来的思考。胡德声强调传承宋校长教育精神的重要性,指出:“宋兴宏校长是长阳一中的第13任校长,他心怀大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地区教研室主任职务,选择到基础薄弱的长阳一中艰苦办学。”

覃孔彪和邓士木从历史维度评价宋校长的开创性贡献,系统地梳理了长阳一中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相比硬件的改善,宋校长在软件建设上的贡献更为深远。“宋校长一上台,即注重老师的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得长阳一中积蓄了一大批思想先进、业务过硬的优秀老师。”

姚友霞分享了将爱校爱乡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体会。她在央视工作期间,争取到把中宣部“送书下乡”项目落地到长阳,为当地中小学送去80万码洋的图书;2019年制作播出四集纪录片《见证长阳》,用精准的画面语言讲述长阳故事。她强调,这些行动都是在老师们的教诲下形成的爱校爱乡意识的体现。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网络研讨会,不仅是对一部个人回忆录的研讨,更是对长阳教育精神的一次深刻梳理和崇高礼赞。宋兴宏校长用二十年艰难跋涉铸就的教育丰碑,及其“勤奋工作、开拓前进、诸事求实、廉洁自律”的箴言,将继续照亮长阳教育的前行之路,激励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续写辉煌篇章。(通讯员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