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0:1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湖北省“文明实践 情满荆楚”文明实践项目线上交流展示活动视频在网络火爆“出圈”,引发广泛关注。面对数字时代如何有效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这道课题,湖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于2025年10月成功举办全省线上交流展示活动,交出了一份生动答卷。这场云端盛会集中展现了基层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以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参与,勾勒出荆楚大地文明新貌的生动图景,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湖北路径”。
三级联动,厚植文明实践沃土。文明实践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湖北省深谙此道,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文明实践项目的萌发与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自今年4月起,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围绕理论宣讲、文艺服务、文化传承、风尚培育、网络文明、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精心培育了一批“接地气、有活力”的项目。这种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探索创新相结合,确保了文明实践工作既有统一部署,又能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经逐级遴选,127个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最终46个优秀项目在线上展演。这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高效的孵化与提升过程。各市州通过调研指导、项目大赛、交流展示等方式,助力基层精准把脉需求、优化项目设计,形成了“培育-展示-提升-推广”的良性循环。这种系统性的培育模式,确保了文明实践项目不是昙花一现的应景之作,而是能够持续服务、深入人心的长效品牌。
云端展演,创新赋能减负增效。此次交流展示活动采用“路演+直播”的线上形式,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实践。它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全省各地近4万名文明实践工作者、志愿者骨干得以同步观摩、即时交流,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覆盖面,实现了“减负”与“增效”的双赢。通过内容讲解、情景再现、成效展示等多种方式,将一个个静态的项目名称转化为动态的、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我们看到了理论宣讲如何借助“岛上书店”的温馨氛围变得亲切可感,见证了“板凳课堂”如何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递党的声音,感受了“我为群众送恭贺”所承载的浓浓邻里情。这种“云端”展演,不仅展示了项目内容,更直观呈现了文明实践如何具体而微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切实地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提升乡风文明、增进民生福祉。
项目纷呈,彰显荆楚文明新风。本次展演的46个项目,犹如46扇窗口,映射出湖北文明实践的广度、深度与温度。宜昌市以7个入选项目的数量位居全省榜首,展现了其在文明实践探索上的积极作为与显著成效。细览这些项目,特色鲜明,靶向精准,理论宣讲接地气,枝江市的“岛上书店开讲啦”项目,巧妙依托阅读品牌,将理论宣讲与读书活动、文化体验深度融合,通过“中国好人”陈木兰等志愿者的“头雁效应”,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养人心。当阳市的“板凳课堂”则以其灵活机动的形式,将宣讲阵地前移,打通了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文明扬正气,西陵区的“好网民学校有约”、宜都市的“两江潮”网络文明实践项目,主动顺应信息化趋势,将文明实践的阵地扩展到网络空间,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倡导文明行为、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环境。服务民生聚人气,兴山县的“我为群众送恭贺”、远安县的“乡村Fun聚”等项目,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归属感。风尚培育树新风,天门市的“天”赐良缘文明婚俗育新风项目,直面社会关切,倡导移风易俗,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弘扬了文明、节俭、健康的婚恋观。
当理论宣讲变得生动可亲,当志愿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当文明风尚融入日常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湖北的实践探索,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打造、社会化参与、常态化推进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要求落到实处。相信随着这些文明实践项目的深耕细作与复制推广,必将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更为丰沛的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现代文明的湖北样板必将如期实现,荆楚大地必将处处绽放更加绚丽的文明之花。
作者:枝江市委宣传部 许艺洋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