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7:2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颁布施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定相继发布实施,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准绳、指明了方向。
在信息时代奔涌的浪潮中,互联网如同一条“数字长江”,深刻重塑着社会生活。作为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的宜昌,如何在这条“数字长江”中扬帆奋进,如何让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峡江“纤夫精神”凝聚向善力量,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昔日峡江纤夫,喊着整齐号子,逆流而上,展现出团结坚韧的精神风貌。今天的网络空间,同样需要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宜昌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组织开展“湖北好网民”评选等系列活动,让充满正能量的“宜昌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记录城市变迁的温情影像,到展现“志愿之城”大爱的暖心瞬间,这些源自生活、扎根人民的网络作品,如涓涓细流汇入长江,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充沛。这启示我们,网络文明建设重在内容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凝聚最广泛的共识。
借屈原“求索风骨”滋养理性土壤,提升网民媒介素养“水位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基因,深植于宜昌这片土地。面对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信息,尤其需要弘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求索”精神。近年来,宜昌通过开设“网络素养课堂”、组建专家宣讲团等方式,引导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识网、理性用网、安全上网,引导网民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在信息迷雾中探寻真相,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提升亿万网民的媒介素养,是净化网络生态、建设网络文明的基础工程。
用三峡“山水情怀”守护清朗空间,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堤”。三峡工程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建设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对网络空间治理具有深刻启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到依法治网、技术管网、信用护网。社会各方都要在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方面主动作为,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侵犯隐私等违法行为,同时鼓励互联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只有构筑起法律、技术、文明三道防线,才能让互联网成为发展的最大助推器。
网络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每一位网民都是网络文明的创建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让我们自觉做正能量的传播者、理性声音的守护者、清朗空间的维护者,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猇亭区“猇亭风”网评团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阮玉华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