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大家谈丨筑牢网络素质防火墙,撑好青春成长保护伞

2025-10-28 15:4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当“你个老六”等网络暗语,构成了青少年的私密话语体系;当“躺平摆烂”等消极思潮,被部分青少年奉为戏谑的价值取向;当低俗直播与暴力游戏,悄然浸染青少年的娱乐生活。这些来自虚拟世界的不良信号,无疑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筑牢网络素质防火墙,撑好青春成长保护伞,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青少年网络素养欠佳,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一是青少年自身甄别是非能力薄弱与自我保护意识缺失,面对信息化时代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极易被诱导性言论裹挟,进而迷失价值方向、出现认知偏差;二是家庭教育引导存在明显缺位,部分父母因工作繁忙疏于陪伴,既未能帮助孩子有效疏解学习压力,更有甚者以手机为“安慰剂”换取短暂“耳根清净”。这些看似细微的纵容,正悄然将青少年推向不良网络环境的深渊。因此,筑牢青少年网络素养防火墙,亟待政府、学校、家庭多方协同。

法治宣传是提升网络素养的第一道防线。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管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要遵守规则,而法律就是最基础最底线的规则。只有通过常态化、场景化的法治宣传,用真实案例拆解法律边界,才能帮助青少年厘清认知盲区,树立“上网必守法、用网需自律”的价值观念,从源头筑牢网络行为的法律防线。

家校联合是加强网络素养的紧密协同网。一方面,学校要主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网络管理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了解青少年的网络兴趣与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家长要自觉树立带头作用,自觉提升网络素养的同时,加强亲子沟通,从谈网色变的禁止者变为共同分享的陪伴者,让家庭成为网络素养培养的第一课堂。

文化浸润是涵养网络素养的核心赋能场。要以价值观培育为核心,通过思政课、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帮助他们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辨别是非,引导他们在众说纷纭的评论中理性判断,教会他们在虚实交织的作品中尊重他人。推动青少年从网络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健康网络生态的建设者与正能量的主动传播者,让网络文化素养内化为日常行为标准。

网络既是青少年拓展视野、获取知识的窗口,也是抵挡不良信息、杜绝各种诱惑的试金场。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还需用法律划清行为边界,用协同构建防护体系,用文化涵养理性心智。唯有多方携手、久久为功,网络素质防火墙才会愈发坚固,青春成长保护伞才会更加宽广。

作者:秭归县委宣传部 周龙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