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6:4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是如何牵手宜昌的?这次“双向奔赴”将给宜昌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一
在强手如林的新能源赛道,远景动力的成长之路令人瞩目。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全球化公司,已深耕锂电领域近20年,是全球最早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的企业。本次宜昌项目开工后,远景动力共在全球布局14大生产基地。
远景动力是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电池企业,凭借引领行业的创新技术与全球化的产业布局,远景动力在储能领域具备领先优势。据权威机构统计,2024年,远景动力海外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三。在动力电池领域,远景动力已获得奔驰、宝马、雷诺等全球头部车企的认可,为60多个国家超100万辆汽车提供电池产品。
“我们将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池全产业链高地。让宜昌从中国的‘水电之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绿色引擎’,让‘宜昌造’电池点亮世界。”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他深切感受到了宜昌优渥的资源禀赋、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蓬勃的发展活力。
这个项目10月9日签约,18天后开工,再次刷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宜昌速度”。
宜昌高新招商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远景动力选择宜昌,核心驱动力在于宜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宜昌资源富集,这将助力远景动力以智能锂电池为核心,构建“资源—原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系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打造从源头到终端的核心竞争力;
宜昌产业基础雄厚,已集聚了锂电池上下游相关企业,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协同发展潜力;
宜昌区位优势明显,为原材料与产品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极大便捷,未来产品出口将直接实现江海联运。
二
“发扬板房精神,共创美好远景”。
10月24日,记者走进宜昌产投产业园。项目服务专班临时办公用房上,一排红色的字让人为之一振。园区内电子牌显示着“距离项目投产倒计时264天”,远景动力和宜昌共同将时间锚定在2026年7月15日——这将是远景动力宜昌项目第一颗电芯下线的日子。
双方一直保持着奔跑的姿态。自今年7月14日宜昌市级层面正式接洽该项目以来,双方保持着高频沟通,在5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12次拜访或回访。
8月底9月初,双方敲定了项目落户的关键核心条款。宜昌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项目落户宜昌产投产业园,是宜昌高新区推进“一区多园”改革、与猇亭区合作共建产业项目的积极探索。
9月上旬,远景动力方面来访宜昌确定合作细节,双方从上午9点开始座谈,到晚上7点基本达成一致。远景的客人回酒店休息,宜昌方面继续讨论到深夜12点,次日上午又马不停蹄召开专题会,研究合作的具体问题。
9月3日,开工准备工作进入实战。以厂房基础施工为例,根据设计,504亩的用地上要打下5000余根桩基。10月24日,施工现场数十台吊车挥舞着钢铁长臂,运送着一头平一头尖的钢筋混凝土桩基,静压桩机则抱起桩基,将其蹬入地下。
三
这将给宜昌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据介绍,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年产能40GWh,覆盖电极、电芯、电池包等锂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生产最新一代700+Ah储能电池产品,交付全球头部储能客户,预计于2026年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宜昌高新招商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远景动力的落户,将依托本地富集资源,向上游延伸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其庞大的电池产能,补强并做大了中游的电芯制造核心环节。此外,项目为宜昌注入了先进的制造体系与零碳理念,驱动整个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赵卫军表示,宜昌项目承载着公司重要战略使命和目标:
一是建最完整的产业链——依托宜昌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打通矿产、制造、应用、回收的闭环生态;
二是创最先进的技术——应用新一代储能电池科技,实现产品性能全面领先;
三是用最快的建设速度——发扬“板房精神”,刷新“远景速度”,力争实现“300天建成投产”的新纪录。
宜昌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远景重仓宜昌,是我市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的又一重大成果,将有力助推宜昌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打造清洁能源之都。(记者万龙云、通讯员陈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