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06:4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厂房里,不见错综复杂的管线,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明亮整洁的空间里,操作人员轻触屏幕,精准的焊接程序自动启动,对钢材进行焊接……日前,记者走进湖北宜化集团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感受“万兆工厂”试点建设带来的变化。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万兆光网试点入围名单,该公司“万兆工厂试点项目”上榜。近日,该项目再传喜讯:荣获“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与发布”年度评选一等案例,并作为全国48家试点中唯一代表,分享了工业互联网的实践经验。
“如果说千兆网络是一列绿皮火车,那么万兆网络就是复兴号高铁。”项目负责人叶炜这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这一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光网部署后,工厂机柜和线缆数量大幅减少。“我们的自动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通过自行研发14套应用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万兆光网带来的变革直击生产痛点。在焊缝探伤这一关键环节,受设备和网络双重限制,过去经验丰富的师傅分析一张探伤图像需十分钟,高峰期单日千张图像的检测任务既低效又易出错。
如今,依托万兆网络的高带宽特性,检测人员可实时查看数字影像,在线评片、现场出结果,工效从每日50张跃升至120张,提升幅度达140%。“现在能放大图像、调节对比度,缺陷一目了然,结果更精准。”检测主管朱鸿飞指着屏幕介绍道。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科学的网络布局支撑。中国移动宜昌开发区分公司副总经理李芸芸介绍,通过精准布放216个热点设备,将万兆光缆纳入桥架,构建起工厂的“感知神经”;华为核心防火墙的引入实现“数据不出园”,让智能工厂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在广汽传祺宜昌工厂,5G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更为深入。焊装车间内,500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各司其职,借助高精度3D相机,可完成毫米级精准装配,单线最快每52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车。
通过整合实时数据采集技术与可视化大屏监控,企业能够对生产全流程进行同步追踪与智能分析,从而优化运营管理效能,并有效降低人为失误风险。
“5G+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BI大屏的深度融合,让工厂实现了管理效能的飞跃。广汽传祺宜昌工厂年人均整车产量跻身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设备预测性维护使故障率远低于行业标准,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智能检测系统与能耗监控平台同步运行,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实现了绿色生产。
“十四五”期间,宜昌通过超前布局筑牢数字底座,实现了从“千兆城市”到“万兆时代”的跨越。2022年,宜昌成功入围国家“千兆城市”;2024年3月12日,随着兴山县南阳镇两河口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宜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目标。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5G宏基站总量达到15124个,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县域主城区高质量覆盖,商用规模稳居全省前列。
如今的宜昌,数字赋能的成果不断涌现:13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9家国家5G工厂名录企业、4个项目入围国家“万兆试点”。
从2022年入围国家“千兆城市”到2025年开启“万兆时代”,从乡村覆盖到工厂智联,“十四五”期间,宜昌以通信网络建设为笔,以数字技术应用为墨,在长江之畔绘就了传统产业转型的壮丽画卷。 (记者韩婧雯、杨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