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10:4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网聚文明力量,加快建成支点。日前启动的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以其50个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案例,生动回答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如何有效传递文明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其答案是,善用技术之“器”,承载文明之“道”,从而绘就网上网下最大的“同心圆”。
破壁共鸣,让文明理念可触可感。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如何让专业知识走出“象牙塔”,如何打破圈层间的“信息茧房”,是网络文明建设必须破解的课题。技术,正如一枚灵巧的“破壁器”,悄然重塑着传播的范式。荆州市检察院推出的AI“荆小检”,以超写实数字人主播之姿,将严谨法条转化为鲜活视听,全网阅读量超六千万次。它的意义,不止于“虚拟形象”的技术呈现,更在于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现法治知识的“润物无声”。与之呼应,省委政法委的“荆楚政法故事汇”,以短视频捕捉政法工作中的烟火气,让宏大叙事沉淀为民警守护民生的一帧帧温暖瞬间。这些实践共同印证,技术正将单向的灌输,转化为双向的共鸣。文明传播,不再是“我说你听”,而是“我们共同感受”。
传承浸润,为精神赓续架设桥梁。如果说“破壁”拓展了文明传播的广度,那么“传承”则关乎文明的深度与延续。技术的高阶价值,正是为厚重的历史与崇高的精神,搭建一座可感知、可亲近的桥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络文明祭扫线上平台,借助技术让中小学生可在云端为英烈献上红领巾。一场简单的数字仪式,跨越时空界限,将庄严肃穆的缅怀,化为触手可及的沉浸体验,在青少年心中悄悄播下红色的种子。这便是技术的温度,它让传统美德与红色基因,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字符,而是可互动、可触碰、能融入当下情感记忆的鲜活存在,让文明在代际传递中不断焕发新生。
守正致远,让技术之树扎根沃土。在为技术赋能喝彩的同时,尤需一份清醒,技术终究是“器”,其光芒取决于所承载的“道”。网络文明建设的核心,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失去内容的厚度与价值的引领,再炫目的技术也易沦为“炫技”或陷入“流量迷思”。湖北案例的可贵,正源于其“守正创新”的底色,无论是“荆小检”普法的严谨、政法故事中的正义温情,还是云端祭奠的庄重,其核心是法治、公正、爱国等永恒的价值追求。这提醒我们,在拥抱新技术时,务必守住“内容为本、价值为魂”的定力,让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同频共振,方能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当技术浸润文明的温度,当传播契合人心的尺度,清朗网络空间便拥有了最坚实的生长土壤。当技术坚定地朝向文明的方向发力,必将为构筑美好网上精神家园,凝聚起更加磅礴而深沉的网络正能量。
作者:猇亭区“猇亭风”网评团队、区人民检察院 侯婷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