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三纵三横”骨架初成 市民畅享通勤新速度 宜昌快速路网重塑城市时空

2025-10-21 06:5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图为港窑路互通一角。(记者李博言 摄)

曾几何时,“跨组团”“进出城”在宜昌市民的出行词典中,还意味着较长的通勤时间。而今,随着“四纵六横”快速路网蓝图加速照进现实,初步形成的“三纵三横”骨架,正重塑着城市的时空格局,让“10分钟上下快速路、20分钟跨组团、30分钟进出城”变为可感可及的日常。

近日,记者实地体验,感受快速路网为城市带来的效率变革与生活变迁。

快速路网让城市“变小”

10月17日,秋雨淅沥,记者驾车从宜昌城区果园二路附近出发,从市中心居民密集地段实测快速路通行效率。导航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经云集隧道至大连路,再转港窑路上三峡大道快速路。雨水敲打着车窗,城区主干道的车流移动相对缓慢。

10点11分出发,仅用时10分钟,车辆于10点21分准时汇入三峡大道的主线车流。驶上快速路,通行节奏瞬间加快,全程无红绿灯的畅快感,与穿行于城区主干道的走走停停形成鲜明对比。虽非通勤高峰,但双向车流依然不息,可见快速路已成为市民出行的普遍选择。

“城区大了,却又像变‘小’了。现在从伍家岗到西陵区,感觉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家住伍家岗江山多娇、每日驱车前往三峡创谷上班的市民冯颖敏感慨道,“早些年走夷陵大道像‘进城’,现在全程快速路,23分钟准点到,时间比过去节省了一半。”

快速路的魅力,不仅在于速度。一路上,道路两侧缓坡上的生态植被被雨水浸润得愈发青翠,与远处层林尽染的山体轮廓共同构成一幅水墨长卷。三峡大道通过精心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将沿线节点打造成层次丰富的山体曲线,已成为迎接八方来客的城市风景走廊。

“我们追求的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策划与研究科工作人员龚小飞说,在快速路网建设中,宜昌对道路可视范围进行全域绿化提升,采用BIM技术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整体优化,与周围山体有机融合。

10点33分,记者的车辆停靠在宜昌东站二楼进站口,22分钟的雨中行程,是一次对城市通勤效率的生动验证,也是一段穿梭于风景之中的愉悦体验。

59座互通立交疏通城市血管

畅行的奥秘,深藏于那些打通城市“任督二脉”的关键工程——互通立交。它们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精密高效的“流量转换器”。

港窑路互通,是目前宜昌城区工程体量最大、匝道层数最多的立交,被称为“超级互通”。它采用“单环圈梨型”全互通形式,新建的12条匝道总长5.25公里,在空中交织出优美的弧线。不仅实现了三峡大道与港窑路的全互通,更新增了与橘乡大道的连接匝道,缓解中南路片区交通拥堵。

金东山家居建材市场的商户向涛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受益者,“现在出差去火车站,快速路就在门口,全程只需10多分钟就到了。”

这一“超级互通”的建成,是三峡大道蝶变的缩影。据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鹏回顾,三峡大道原为三峡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当时仅有桔城路、发展大道等4座互通立交,平均间距长达5公里,与相交道路联系薄弱。转变始于2019年,在三峡高速收回和宜昌收费站东迁后,宜昌启动了三峡大道互通立交建设。

“十四五”期间,三峡大道迎来飞速发展,新增了花溪路、合益路、港窑路、西陵二路4座互通立交。三峡大道互通平均间距成功从5公里缩短至2公里,集散功能得到质的飞跃。

张鹏说,在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中,目前像这样的互通立交已有59座,将一条条快速路“快快衔接”,形成一张覆盖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

空中俯瞰,59座互通立交已飞架于宜昌城区,织线成网。它们如同强有力的心脏,让“三纵三横”的快速路网血脉畅通。

快速路网不断拓展城市骨架

城市的脉动,向着规划中的未来强劲延伸。在花溪路市政工程项目现场,宽阔的双向六车道主线已初展雄姿。

这条被称为“垂江大动脉”的快速路,南起伍家岗长江大桥,北至昌磷路,全长19公里,总投资29.7亿元,是支撑城市北拓、连接宜昌北站的快速大通道。

据了解,花溪路一路向北延伸19公里后与宜昌北站相连通。主线通车后,市民从中心城区到北站的通行时间将由40分钟大幅缩短至15分钟左右。

这一变化,标志着宜昌“四纵六横”快速路网正加速闭合,蓝图正以加速度照进现实。

“十四五”期间,宜昌中心城区道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2021年港窑路快速路通车,伍家岗长江大桥通车,三峡大道与合益路互通建成;2022年江城大道通车;2023年三峡大道与花溪路、港窑路、西陵二路互通建成;2024年三峡大道与中南一路互通立交建成、峡州大道与鸦猇高速互通立交建成;2025年花溪路快速路全线通车,峡州大道三期部分通车。

截至目前,规划总里程达450公里的“四纵六横”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已基本形成“三纵三横”快速路网体系,通车里程达141公里,快速路网密度达0.64公里/平方公里,互通立交建成59座。

“宜昌道路建设最大特点是快速路密度较高、成环成网。”张鹏说,快速路网建设已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基本实现“10分钟上下快速路,20分钟跨组团,30分钟进出城”的预定目标。当前,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峡州大道三期等快速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东方大道延伸段也即将启动实施。快速路网的持续推进,不仅提升了宜昌市民出行的效率,更拓展了城市的发展框架,改变了市民生活的方式。(记者杨雪、李博言,通讯员周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