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18:07 来源:云上保康 编辑:胡伟龙 人阅读
当前,湖北正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县域文旅如何为“建成文化强省、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保康的答案,深藏在每一片山水与每一条文脉之中。
保康县拥有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生态资源,它并非简单地“卖风景”,而是以“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打通了一条“从地理奇观到楚源文脉,再到诗意生活”的深度融合之路,用“文化为魂、旅游为媒”的生动实践,为湖北“建成文化强省、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县域样本。
山水之韵引客潮
金秋时节,保康五道峡景区焕新开业,新奇的景观、丰富的体验项目与特色互动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九路寨景区云雾缭绕,六层叠水瀑布与百米黄龙洞构成的地质奇观让游客流连忘返;当云雾漫过横冲景区时,“天空之镜”便浸在一片朦胧的秋色里,脚下是翻腾的云浪,身旁是苍翠的山峦,游客仿佛踏入了仙境;尧治河旅游度假区秀美山川迎来多批上海团队游客,成功打通上海客源市场,奏响沪鄂文旅联动的精彩乐章……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保康文旅消费市场“热”力拉满,各大景区以创新玩法、焕新场景、更新体验的方式激发消费新活力,绽放假日别样精彩。
“这里风景太美了,空气清新,有种走入仙境般的感觉,值得推荐!”漫步在五道峡的秀丽山水中,游客万行欣喜万分。
雨过天晴的尧治河景区别有一番韵味。“我看到了壮美的瀑布和五彩斑斓的彩虹,这场绚丽的旅行,让我心情特别舒畅!”游客管艺宸由衷感叹。
游客的每一条评价,都是对保康文旅发展最真实的“体检报告”,更是推动服务升级、产品创新的“金钥匙”。文旅市场的火爆,直接带动了消费数据的攀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全县接待游客超7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55亿元,增幅均超15%。
景区周边的农家乐、民宿更是一房难求。“游客来保康,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尤其遇见节假日,接待游客忙不过来,收入也比平时翻了好几倍。”地处后坪镇车峰坪村的枫林晚民宿经营者康旭东笑着说。
楚源文脉留人心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左传》中的记载在保康得到生动诠释。作为楚国发源地与早期楚文化发祥地,保康组建由历史学者、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专家团队,系统地梳理尧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已形成120余条可转化的“文化资源库”,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
神话与史书交融,这片土地还保存着一件珍贵的信物——楚玉,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在五道峡景区,穿越历史烟云,“卞和献玉”浮雕与“抱玉岩”景点相映成趣,国家级非遗“沮水巫音”传承人王述银带领团队每日演出,让距今千年的楚地巫音回荡在峡谷间。
“依托峡谷的自然奇观,我们把荆楚文化故事‘藏’在步道、剧场、民宿里,游客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就能读懂保康的文化底蕴。”湖北荆山楚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琼说,现在景区文化类体验项目参与率超80%,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2小时。
在尧治河尧文化体验馆,声光电技术复原的“尧帝巡守荆山”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农耕文化博物馆内,村民担任的民俗导师手把手传授传统技艺。
“让游客在游览中,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现由‘卖风景’到‘卖文化’的转变。仅研学一个项目,今年体验馆接待量就增长40%。”尧治河村党委委员、湖北尧神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治兰介绍。
擦亮品牌提质效
今年,保康文旅品牌建设捷报频传:4月,在“美丽中国·2025优秀文旅品牌推广大会”上,保康获评“美丽中国·康养旅游休闲度假名县”;5月,保康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成为湖北省仅有的两个入选县市之一。另外,尧治河度假酒店晋升为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官山室外茶源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绝美的风光需要被看见,品牌升级的核心在于项目提质。今年,湖北省提出建设20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为保康带来了对标“世界级”的机遇与挑战。保康县迅速行动,引资20亿元,并集结近20个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九路寨景区提档升级;赴北京、陕西等地精准招商,成功争取省级文旅项目资金1163万元,推动五道峡、尧治河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能级“双提升”。
目前,全县共拥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及25张森林康养“国牌”,“康养福地 楚源保康”的品牌形象愈发“鲜亮”。
围绕“名片亮起来、流量涨起来、收益多起来”的目标,保康奋进的脚步未曾停歇,逐步形成“核心景区引领、全域业态支撑”的品牌矩阵,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县域支撑。
生态赋能增活力
“灵物总在人迹罕至处。”户外达人康先生分享了自己在保康山野中攀岩时偶遇野生金钗的经历,“保康的山不藏私,只要你愿意探索,它就会给你惊喜。”
保康文旅发展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在保护中实现价值转化。保康属国家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4.13%,全年空气优良率96.7%以上,原始牡丹、云锦杜鹃、古桩紫薇、野生蜡梅等花卉品种珍贵稀有,有着“中国紫薇之乡”“蜡梅王国”“牡丹故乡”的美誉。
在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专业管护队对全球最大的小勾儿茶野生居群实行专项守护,划定核心保护区严禁开发,如今这片“植物界大熊猫”已成为景区独特的生态景观;在保康蜡梅谷,拥有全球最大的野生蜡梅群落,不仅是生态景观,其花材还被开发成香皂、精油等文创产品,“蜡梅三清茶”更成为游客必尝的山野风味。
尧治河村将废弃矿洞改造为三界洞天景区,利用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奇特的钟乳石打造神话故事场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幽访胜。创新在矿洞内发展起洞栽食用菌产业,2024年种植150万棒食用菌,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以“保护为基、转化为要”的实践,让生态资源成为文旅发展的“源头活水”。这,正是保康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联动推广谱新篇
“初秋的保康县九路寨,云雾缭绕,层林尽染。在这片全山区县的土地上,遍布着百余处奇绝景观,也深藏着一部关于寻找‘出路’的奋斗故事。”今年9月,湖北广播电视台《去山海找答案》记者团走进保康,通过一系列报道,让荆山深处的保康文旅故事走向全国。
为扩大品牌辐射力,保康主动打破地域壁垒,积极融入湖北文旅发展大局。近年来,保康接连举办冰雪嘉年华、横冲徒步露营、尧治河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尧治河半程马拉松、高山滑雪赛、民俗文化展演等赛事活动,吸引中央、省市级媒体聚焦报道,实现了“以赛促旅”的良性循环。精准对接武汉、重庆等核心客源地,举办专场推介会,引入千人旅游团12批次;与襄阳、十堰等地6个县(市)签订文旅合作协议,联合推出“荆山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把保康的山水之美推向各地。
“我们将持续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强早期楚文化挖掘研究、转化利用,推进楚文化创意化转化、场景化展示、产业化发展,推动保康由生态高地、旅游强县向康养名城、文化名片转化,擦亮‘康养福地 楚源保康’品牌,为湖北提升文化影响力贡献保康力量。”保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艳婕表示。
(记者: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