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6:4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熊鹏 人阅读

近日,宜昌市伍家岗区55岁的张先生(化名)因轻信网络“偏方”自行居家灌肠,操作中意外滑倒导致肠道被刺破,引发感染性休克,经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科、胃肠肛肠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联合抢救才转危为安。

据了解,张先生受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困扰已两年,却始终未到医院接受正规诊疗。近期,他在网上看到“自行灌肠可解决便秘”的说法后,便网购灌肠用具,打算在家自行操作。9月16日,张先生进行居家灌肠时不慎滑倒,约20分钟后开始出现持续性加重的腹部剧痛。4小时后,家人见其情况危急,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往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科。
抵达医院时,张先生已出现神志淡漠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急诊腹部CT检查显示,其存在“空腔脏器穿孔”——肠道已被戳破,含有大量细菌的肠内容物泄漏至腹腔,引发致命感染。医院当即开启绿色通道,将处于休克边缘的张先生直接送入手术室。
“腹腔镜下可见,患者乙状结肠有一个约1厘米的破口,周围组织因污染已发黑坏死,腹腔内充满粪水和脓苔,情况十分危急。”胃肠肛肠外科主任李善平介绍,外伤与感染叠加导致的组织损伤,大幅增加了手术难度。医疗团队紧急为张先生实施结肠穿孔修补术,同时进行回肠造瘘术,暂时将肠道出口改道至腹部,为受损的下端肠道创造充分休息和愈合的条件。
术后,张先生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经过严密监护与抗感染治疗,目前他恢复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预计在3个月后,待身体恢复,可接受造口还纳术,以恢复正常排便通路。
针对这一危重病例,李善平深入解析了居家灌肠的两大致命风险:一是“物理风险”,普通人无法掌握灌肠液体的温度、压力、流速,缺乏无菌观念,且无专业指导下的操作姿势不固定,一旦发生意外,尖锐的肛管极易撕裂或刺破肠道;二是“化学与感染风险”,肠道穿孔后,含大量细菌的粪便进入无菌腹腔,会迅速引发腹膜炎,进而导致全身感染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
“便秘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灌肠是严格医疗行为,有明确适应证,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操作,严禁居家自行开展。”李善平呼吁市民面对健康问题要相信专业医学指南,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勿信网络流言以免“自救”变“自伤”。(通讯员:李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