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06:5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10月15日,秭归县金苹果幼儿园老师向欣雨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粮食相关知识。 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前夕,该幼儿园组织开展“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通讯员王辉富 摄)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其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主题为“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近年来,宜昌深入践行“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理念,全链条、系统化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在全市实现了产量提升、效益增长、风尚养成、健康消费的多重成效。
科技扎根田间
机收减损优于国标
金秋时节,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的稻田里,数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正沿预设路线精准收割。
“北斗导航让农机走得更直,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益。”晶穗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贵表示,以往收割依赖人工插旗画线,如今精准直线作业有效避免漏收损失。
这是宜昌将科技要素融入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枝江、当阳等粮食主产区多次举办机收减损技术示范现场会,大力推广先进智能农机,优化机械化收获工艺。市农机部门制定年度《宜昌市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实施方案》。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水稻(全喂入)、玉米(籽粒)、小麦的机收损失率分别为2.38%、2.57%、0.99%,均优于国家标准。
烘干也至关重要。10月12日,枝江市仙女镇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烘干中心内,仙女村村民周永林运来的15吨稻谷正等待烘干,次日即可交付销售。在智慧烘干系统下,谷物有效规避了传统晾晒易受天气影响导致霉变的风险。
为最大化发挥全市烘干资源效能,宜昌统筹调度各区域烘干能力,优先保障枝江、当阳、远安等机收面积大的地区,并协调宜都、夷陵等烘干能力富余地区进行跨区支援。目前,全市82个粮食烘干中心、265台烘干机在关键时期全部满负荷运行,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智能升级储运
粮库“锁”住颗粒新鲜
在当阳市淯溪镇,宜昌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淯溪中心粮库二期项目主体工程近日通过竣工验收,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我们引入了武汉轻工大学的动静态隔热立体控温储粮技术,不仅能节约空调用电成本,更能实现绿色储粮、节粮减损。”公司仓储业务部部长郭健飞表示,项目全面建成后总仓容将达5.3万吨。
宜昌粮食集团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双工制氮气调储粮技术转化应用,已完成1.5万吨仓容的技术试验,计划未来2至3年内完成技术推广迭代,进一步降低粮食保管损耗。
以设施升级与智能管控为抓手,市县10个中心粮库全部建成高标准低温、准低温仓,每个仓内数十个温度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远程监测仓内粮情状态,精准调控仓内环境。而集成环流熏蒸、屋面喷淋等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多维一体绿色低温储粮,让粮库总损耗控制在2%以内。
不让一粒粮食浪费在路上,宜昌市在大宗粮食流通中全面推广以散装、散运、散卸、散储为核心的“四散化”技术,最大限度减少运输途中的抛撒损失。同时,加快推进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重点推进白洋港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粮食仓储、精深加工与物流转运集散地,集约化节粮减损。
全值利用加工
产业减损即增收
宜昌以粮油加工副产品资源化综合利用为突破口,推动粮食加工从“单一产出”向“全值利用”转型。
枝江市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性地将粮食副产品及旱地种植的高粱、大小麦用于酿造纯粮酒,使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宜昌佳裕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花生壳、玉米棒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经粉碎、烘干、挤压等工艺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2至3公斤燃料即可替代1公斤燃料油或1立方米天然气,燃烧排放远低于环保标准。
然而,粮油过度加工也容易导致出品率过低。宜昌市积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推行适度加工,在大米加工中引入柔性碾米设备,试点智能化改造,使大米整精米率提高3至5个百分点。安琪酵母、一致魔芋等龙头企业创新技术提升原料利用率,推动加工损耗率持续下降,实践“减损即增收”的产业发展逻辑。
多元引导消费
小份菜获行业青睐
“去年我们已发布《小份菜半份菜行业标准》,今年将持续推广小份菜、智慧点餐,在践行绿色餐饮的同时优化运营成本。”宜昌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斌介绍,协会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制止餐饮浪费活动,倡导理性消费。
通过“多元共治、精准引导”,宜昌将反餐饮浪费融入城市文明,推动行业实践向社会共识延伸,构建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格局。
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宜昌市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梳理明确涉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部门任务清单;餐饮企业纷纷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城区重点商业综合体、餐饮单位、酒店及机关食堂等4000余家单位参与文明餐饮宣传,普遍设置“公筷公勺”“光盘行动”提示,推广“小份菜”“半份菜”服务;反对餐饮浪费内容被纳入“楚大厨”培训课程以及著名餐厅、主题宴席评选的重要参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粮食是“民之要事”。这场对“无形良田”的深耕,筑牢了宜昌的粮食安全之基,也让我们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记者邓羽琴、通讯员卢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