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06:5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行走机器娃娃项目比赛现场,选手们熟练地将一个个细小零件从头组装成能独立行走的机器娃娃。 市科协 供图
过山车比赛场外,选手们正在调试装置。 (记者高然 摄)
未来太空车模拟月球探索,海鸥电动自由飞比拼空中竞技,七巧板搭建“梦想世界”……10月12日上午,宜昌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大赛竞赛类项目在点军区实验小学火热开赛。近3000名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在这场有趣又有料的科技盛宴中,沉浸式感受科学的独特魅力,让“动手动脑”成为成长路上的鲜明印记。
当天,参赛选手们围绕车模、航模、电子制作、机器人、创客5个竞赛类大项共11个小项展开激烈角逐,现场每一处都洋溢着探索的热情与创新的活力。
空中竞技场
500余架“飞机”乘风而上
上午9点,学校操场上早已人声鼎沸,海鸥电动自由飞比赛成为全场焦点。一架架飞机模型从选手手中轻盈投掷而起,在空中悠然盘旋,时而低空滑翔、时而高空悬停,引得现场惊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夷陵区东湖小学四年级学生戴希睿在比赛结束后,激动地亲吻自己的飞机模型,脸上满是成就感。“平常练习都是15秒左右,今天比赛成绩是35.90秒,我非常满意!”他攥着模型的双手微微颤抖,话语里满是喜悦。
指导老师易岚笑着介绍,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科技相关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与其他学校切磋交流的机会。
深圳路小学学生肖茗薇堪称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只见她深吸一口气,向空中奋力一掷,飞机模型仿佛有了生命般乘风而上,越飞越高。在超过上限成绩3分钟后,模型仍无丝毫下落趋势,最终竟直接飞出校园,引得全场掌声如雷。虽然才上四年级,但肖茗薇已是第二次参赛。“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飞机’上天,特别有自豪感。”她坦言,所有选手的模型都是统一型号,取胜的诀窍全在机翼角度的精细调整。之前调试了整整一周才找到最佳状态,这个成绩真的超出预期。
海鸥电动自由飞项目裁判长朱文昌全程注视着比赛,他介绍,飞机模型拼装看似简单,上手难度也不大,但要实现超长滞空,全靠选手自己琢磨。
朱文昌指向天空中盘旋的模型解释,“天气、风向、飞行姿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是这个项目的魅力所在。今年共有超过500名选手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飞行梦,对孩子们来说,这种感觉远比成绩更美妙。”
指尖风暴
七巧板搭建“梦想世界”
与操场上的热闹不同,智力七巧团队赛现场悄然上演着一场头脑风暴。
小选手们5人一组,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构思框架,有的专注细节拼搭,个个屏息凝神地摆弄着手中的七巧板。他们时而蹙眉沉思,时而迅速移动板块,围绕抽取的规定主题,将25副简单的七巧板组合出“梦想世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小小的七巧板上尽情绽放,每一组作品完成时,都会引来评委和观赛教师的连连称赞。
现场,宜都市陆逊中小学参赛队正围绕“守好红色根脉 携手奋进未来”主题展开创作。“看到这一主题,队员们脑海里都浮现出9月3日全校收看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场景,便决定把那些激动人心的元素融入比赛。”队长曹佳桐指着作品介绍,他们特意选取“天安门”“火箭”等元素,用指尖拼搭出对祖国的由衷赞美。
指导老师高超艳直言,七巧板是陪伴很多孩子成长的玩具,一年级甚至幼儿园阶段就能接触,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基础,但竞赛级别的拼搭更考验个人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
项目裁判长方千介绍,智力七巧项目是时隔多年再次回归的一个项目。今年赛事共设置了17个主题,现场抽题制作。这不仅检验了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需要他们将平常看到的、接触的事物转换成图形,非常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
金牌赛事
搭建青少年科创交流平台
“加油,向前、向前!”行走机器娃娃项目比赛现场,呐喊声、鼓劲声不绝于耳。
只见孩子们围在桌前,熟练地将一个个细小零件组装成能独立行走的机器娃娃。待调试完毕后,便操控着娃娃接力行走至中心区域赢取积分。每一步精准的移动,都伴随着现场的阵阵喝彩。
赛场边,夷陵区龙镇中心完全小学的指导老师艾晶目光始终追随着自家选手的身影。“我们是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少接触这类项目,为了这次比赛,他们从暑假就开始反复练习组装和调试。”艾晶坦言,虽然最终成绩尚未公布,但在她心里,孩子们敢于站上这个舞台就已经赢了,“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真正爱上科技,这就是比赛最珍贵的意义。”
市机器人协会会长、大赛总裁判长张国平介绍,本届大赛竞赛类项目涵盖车模、航模、机器人、电子制作、创客5个大项,细分为推箱入库、未来太空车、过山车比赛、电动自由飞等11个小项,共吸引全市249所学校近3000名学生参与。“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赛事与省赛、国赛接轨,目的就是为孩子们搭建更高的平台。科学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种,大赛正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好奇心都能得到呵护与引导。”张国平说。
据悉,宜昌市青少年科技大赛已成功举办二十届,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金牌赛事之一。(记者高然、梅芫,通讯员刘亚军、刘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