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5:1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当“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主题再次回响,我们既感受到一种熟悉的呼唤,也面临着一个现实的拷问:在物质日益丰盈的今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究竟如何从宏大的叙事,真正落细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答案或许就藏在那看似微不足道的餐盘里,藏在我们与每一粒米、每一餐饭的相处之道中。让“光盘”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成为我们每个人珍惜福分、致敬耕耘的无声勋章,这正是粮食节约最朴素、最深刻的切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古名句道尽了农事艰辛与粮食得来不易。然而,现代都市生活构筑起一道道屏障,将耕作的汗水、生长的周期与餐桌的菜肴隔离开来。当食物变得唾手可得,甚至过度供给时,其背后的价值与代价便在无形中被稀释。餐厅里觥筹交错后的满桌剩肴,家庭中因计划不周而变质丢弃的食材,食堂里不经意间倒掉的饭菜……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正是我们与粮食情感联结弱化的表征。若对粮食无感,节约便易流于说教。因此,重拾节约,首在重建我们与粮食之间那份应有的敬意与温情,让“粮食安全”从国家层面的宏大概念,细化为我们指尖的具体选择。
“光盘行动”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精准地捕捉了这种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路径。它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不依赖复杂的技术,它只关乎一餐一饭的珍惜。它是个体责任最直接的体现,按需点餐,不贪多求丰;细品其味,不草率浪费;餐毕盘光,不负耕耘。这小小的“光盘”,是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当千万个“光盘”汇聚,便能形成遏制粮食浪费的磅礴力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构筑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让节约变得可触可感,让责任落地生根。
“光盘”不仅是一种行为约束,更应升华为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美学与价值认同。在物质丰裕的时代,节约不再是贫困时期的被迫节俭,而是富足之下主动选择的理性、简约与文明。能够“光盘”,意味着对自身需求的清醒认知,对生活品质的精准把握,而非被欲望或虚荣所驱使。它代表着一种更高级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役于物,珍惜资源。当社会普遍将“光盘”视为一种文明素养的体现,一种值得嘉许的习惯,它便如同一种无声的勋章,彰显着个体的自律、远见与担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的训诫至今仍振聋发聩。让我们重新审视手中的餐盘,从“光盘”这一微小而关键的切口入手,将节约粮食的责任扛在肩头。当“光盘”成为习惯,成为风尚,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无声勋章,那便是对“粮食节约,人人有责”最有力的践行,也是我们这代人留给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作者:伍家岗区东艳路社区 何仁枢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