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是万能药,理性应对才是关键

2025-10-14 16:51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最近,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因真诚服务和金句频出,成为全网顶流,被网友亲切称为“鸡排主理人”。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里,鸡排哥更是全勤出摊,吸引大量游客排队,有时长达数小时。一些网友调侃:“鸡排哥累到失去情绪管理”“没有了情绪价值”。假期结束后,他向排队的游客致歉,宣布休息一天,展现出小人物在流量裹挟下的真实状态。

“鸡排哥”的魅力不仅在于“金句”,还在于他对品质的坚守和职业热爱。这些普通人的闪光点借助社交媒体被放大,出现一批敬业、技艺出众、口碑良好的“网络名人”。例如,15年来坚持3元拉面不涨价的拉面哥、动作麻利的炒粉姐,以及郑州“炒八掺”小店老板等,他们都有共同之处:敬业、技艺出众、品质优良。没有网络时,影响可能局限于社区,但借助社交平台,普通人也能快速成为焦点。

平台推波助澜,是制造这些“流量明星”的关键。为了维持用户的新鲜感,平台不断打造新网红,给普通人提供情感慰藉。例如,拉面哥家门前有几百位主播直播,抖音粉丝超百万,郑州“炒八掺”甚至成为“流量担当”。然而,流量如云,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这些网红来说,情绪价值和影响力并非无代价——“情绪劳动”正逐渐透支。部分地方试图借流量推广旅游,将网红效应转化为民生温度,但也存在“搭车”行为,强行“拉流量”和晒“标签”,让人质疑其长远效果。

爆红的背后,是盛极而衰的宿命。许多网红在一夜成名后,面对流量焦虑、经济压力,可能心态失衡,从高峰坠落,甚至“塌房”。正如《大明王朝1566》所说:“上了称,一千斤打不住。”平台推波助澜是关键,部分从业者靠流量突围,却也要面对行业残酷竞争。根据《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超八成主播月收入不足8000元。流量带来短暂“富贵”,也可能引发心理压力,甚至身心伤害。

一些地方试图借“网红热”推介资源,但盲目追逐流量,容易适得其反。一些“蹭流量”的行为会让本地品牌形象受损。以“鸡排哥”为例,其受到追捧的核心在于“真诚”的情绪价值。这份“情绪劳动”虽然昂贵,但需要共同守住边界。网友应握有欣赏而非占有的尺度,不要过度围观、骚扰,避免把他们变成“韭菜”。地方政府也应理性应对,将“流量转长效”,完善公共服务,避免短暂喧嚣带来的“盲目追逐”。

此外,平台应承担“引导责任”,避免算法推荐成为“造星工具”。不能为了商业利益盲目推红普通人,更应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而“鸡排哥”们也要学会量力而行,比如保持食品安全、不过度劳累,避免因追求流量而损害身体。正如,李俊永选择成立工作室、适时暂停摊位,或是一种理性平衡,也让“烟火气”得以持续。

总之,流量虽宝贵,但不能盲目追逐。应通过理性导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促使“网络红人”变身为持续的民生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把真诚、品质和责任放在第一位,普通人的闪光点就能长久照亮生活的平凡与温暖。

作者:宜昌市西陵区 谭金山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