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乡村咖啡,构建城乡融合新图景

2025-10-14 16:51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宜昌市分乡镇南垭村一座由闲置民房改造而成的咖啡馆,因其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观、加上季节特供的主题咖啡,吸引了一大波周边年轻人前来打卡,引起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热潮,开业不过半年已成为南垭村的新地标。这杯氤氲着香气的咖啡,已然超越了饮品本身,成为观察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的一扇独特窗口。

从“功能空间”到“情绪空间”,乡村咖啡馆的兴起绝非简单的“咖啡+乡村”的物理叠加,其内核是都市消费需求的一次精准“溢出”与“迁徙”。对于被高楼大厦、快节奏生活挤压的都市人而言,乡村咖啡馆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第三空间”。在这里,一杯咖啡的价格,购买的不仅是饮品,更是一段被田园风光、虫鸣鸟叫治愈的闲暇时光,一种“逃离”的仪式感和情绪价值。这些咖啡馆往往注重设计美学,保留夯土墙、木质房梁等乡村肌理,它们本身就成为一件“作品”,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分享,从而完成从消费体验到线上身份建构的闭环。优质的咖啡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窗外的稻田、远处的山峦、手作的甜点、主理人的故事,这正迎合了当下消费从“物质”向“精神”、从“拥有”向“体验”转变的大趋势。乡村咖啡馆成为一个微型的、可消费的“乡愁”容器。

一杯咖啡的涓涓细流激活乡村“一池春水”,流量变“留量”,重塑乡村经济生态。咖啡馆如同一个强大的“流量入口”,将城市消费力直接引入乡村,随之而来的是周边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品体验的联动发展。游客不再只是“路过”,而是愿意“停留”,从而盘活了闲置农房资源,为当地村民创造了餐饮服务、物业租赁等多元就业岗位,形成了一条以小博大的“微产业链”。咖啡馆的主理人多是具备审美、管理和营销能力的返乡青年、城市创客,他们不仅是商业体经营者,更是新思想、新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他们的成功,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新的职业想象,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对于“成功”和“价值”的认知,激励着更多“新乡贤”回归,为乡村带来持续活力。

热潮下如何让“网红”长红是地方文旅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要避免“千村一味”的同质化陷阱,当每个乡村都热衷于开设风格雷同的“网红”咖啡馆,独特的乡村风貌反而被淹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挖掘本地文化IP,将咖啡馆与当地的民俗、物产、景观更紧密地结合,打造“只有在此地才能体验到”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次,警惕“外来者”与“原住民”的隔阂,鼓励本地人参与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也要守住乡村的“根”与“魂”,咖啡馆是点缀,但不能取代乡村的本质,发展的前提是尊重乡村肌理、保护生态环境,让现代化服务与乡土气息和谐共生。

城市周边的这杯乡村咖啡,味道远不止于苦涩与香醇,它品味的是现代人对“诗与远方”的渴望,品尝的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我们乐见这股涓涓细流持续涌动,更期待在各方努力下,它能汇入更广阔的江河,最终浇灌出一幅城乡共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崭新图景。

作者: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财政局 胡欣然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