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17:4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峡江潮涌,活力澎湃;来电宜昌,至喜夷陵。10月10日晚,宜昌市第七届运动会在夷陵区文化中心广场开幕。这场融合了体育激情与宜昌地方特色的盛会,不仅是对宜昌体育事业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向外界展示城市蓬勃朝气与发展魅力的生动窗口。自今年3月赛事启动以来,各项比赛有序推进、亮点纷呈,累计观赛人数突破10万人次,线上开幕式直播观看量飙升至500万人次,以强大的吸引力凝聚起全社会对体育事业、对城市发展的关注与期待。
体育惠民,夯实健康宜昌之基。七运会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夷陵区以赛事为契机,将体育资源共享落到实处,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全区4所体育场(馆)及67所中小学运动场地,全新升级的公园绿地也成为市民锻炼的好去处。目前,夷陵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9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53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城乡“15分钟健身圈”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全民健身”不再是口号,已然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七运会期间,夷陵区有12家景区为参赛运动员提供专属优惠,运动员凭比赛号码簿到景区即可兑换。同时推出“峡江赏心3日游”“休闲运动2日游”“山野疗愈2日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将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市民和运动员在参与竞赛、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幸福指数。
文化点睛,彰显宜昌特色之韵。七运会在呈现方式上大胆创新,巧妙融入宜昌地方元素,让“宜昌味道”成为盛会最鲜明的底色。开幕式打破传统室内场馆的局限,选址夷陵区文化中心与朝阳公园,以山、城为背景,打造独特“T台”,将常规的入场仪式升级为“入城仪式”。会徽设计同样富含匠心,主体采用字母“Y”结合数字“7”,构成火炬形态,下半部分则融入了三峡大坝的剪影,既彰显体育的燃烧激情,又烙印着宜昌“水电之都”的独特身份。吉祥物“橘嘟嘟”以宜昌蜜橘为灵感,服饰融入三峡大坝元素,脚踩长江水纹,充满朝气。这些设计不仅展现了体育的活力,更将宜昌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体育精神完美融合,成为展示宜昌城市形象的生动载体和“流动名片”。
融合发展,激发城市活力之源。从“赛事流量”到“发展留量”,七运会已成为助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超级IP”。“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成为新时尚。这种“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既激活了“夜间经济”“商圈经济”,更让“山水宜昌”的城市名片在运动中愈发鲜亮。据统计,夷陵区在七月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8月份三峡大瀑布游客数量翻了三倍,体育赛事带来的“蝴蝶效应”,正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小众新潮体育运动也在七运会的推动下蔚然成风,朝阳公园的绿地上,街舞挑战赛、骑行、飞盘运动蓬勃开展;“村BA”篮球赛走进乡村赛场,村民们自编加油口号、自带板凳观赛,乡土文化与体育竞技碰撞出别样火花。从城市到乡村,从专业赛场到街头绿地,全民健身的种子在宜昌大地生根发芽,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火炬会熄灭,但运动的激情永不落幕;赛事会收官,但发展的动能已然积蓄。从赛场拼搏到全民健身,从文旅融合到精神传承,宜昌七运会所彰显的活力与担当,必将转化为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的强大动力,让“水电之都”在体育精神的照耀下愈发昂扬向上。
作者:宜昌市数据局 田聪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