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08:5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宜昌多个县市的文旅成绩单亮眼:宜都接待游客4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6亿元,同比增幅均超15%;长阳游客量突破110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7.93%,实现旅游总收入3.33亿元;远安全县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76%,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幅达到24.6%……据某线上旅游平台数据,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国有超过30个区县目的地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100%。数据背后,一种趋势正在显现:“奔县”游正悄然接棒大城市旅游,成为文旅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奔县”游,深层次折射出旅游观念的变迁: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转而更加注重旅途中的体验价值与情绪满足,这既是对繁忙都市、拥挤景区、高成本消费的一种主动“逃离”,也是对生活本真与内心松弛的一次深情“回归”。加之在社交媒体的精准“种草”与传播助力下,众多“宝藏小城”得以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况,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出圈”机遇。
面对涌来的“奔县”流量,如何将“网红”效应转化为“长红”发展?
首先要夯实“基础底子”,让“野趣”不缺“品质”。游客向往自然之趣,却难以忍受配套之缺。假期中一些县域小城暴露出来的住宿紧张、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正是基建与公共服务短板的体现。各地需系统提升交通网络、优化住宿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让硬件短板成为“奔县”游客体验的减分项。
关键在于找准“特色路子”,避免“千城一面”。县域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人无我有”。跟风复制网红项目,只会陷入同质化内卷。唯有深耕本地历史文脉、生态资源与特色物产,支持“小而美”的乡土业态,才能以独特的农耕文明、手作工艺、地道乡宴,构建“唯此一处”的旅游吸引力。
更要讲好“本地故事”,营造可融入的“烟火气”。城市如人,自有其独特品格。文旅工作的精髓,在于将历史积淀与市井温情,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动场景。要通过开发深度体验、营造独特空间,让方言、手艺、节庆融入游客行程,使游客不再是风景的旁观者,而是美好生活的亲历者,最终与这片土地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
大家选择“奔县”,图的就是不拥挤、不修饰的真实与鲜活。哪里能让烟火气更浓郁、游客的体验更真实、服务的细节更暖心,哪里就能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朱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