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6:1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黄翔 摄)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举行。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湖北三峡实验室联合主办,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10月10日,宜昌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王凡,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靳宏强,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平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郝灵灵主持新闻发布会。
作为“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和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近年来,宜昌着力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清洁能源之都”。特别是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后,宜昌巧借专家智慧,调整转型发展思路,促进了“水、风、光”新能源、新能源电池、绿色智能船舶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举办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是基于对国际能源形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度考量、基于对高层论坛的充分期待、基于宜昌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升级的发展需要,旨在共商能源发展大计、共谋绿色低碳未来、共享能源发展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以“绿色能源、引领未来”为主题,设置了“1+6+3”的活动板块。“1”,即10月2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及主旨报告会,含开幕致辞及报告、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下水及命名、长江中游首个换电运输航线启航及LNG换罐运输模式路演等活动。“6”,即10月23日下午举行的6大主题报告会,包括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发展、动力电池发展及回收利用、新能源交通多场景融合创新与应用等内容。“3”,即3项互动活动,让与会嘉宾沉浸式体验清洁能源产业现代科技应用场景,面对面同业界顶尖专家畅聊能源行业发展未来。
本次大会有四个特点:着眼创新引领,多维度、多视野展现科技在能源发展中的关键引领作用,为全球能源发展注入更多绿色“新”韵;着眼凝聚共识,为“群英荟萃”搭建起多元化沟通交流平台,把对新能源发展的关注推向新“高”度;着眼产业升级,重点围绕破局突围、转型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时签约一批重大项目,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向“绿”而行;着眼合作共赢,为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国智慧和力量”,也为中国能源、绿色产品走向世界开创更“大”空间。
宜昌将借本次大会东风,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聚焦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电化长江”先行示范、增强“中国动力心脏”舒张功能、拓展国际国内合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记者杨婧、通讯员詹博)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近年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双碳”战略方面有什么重点成效?下一步又有哪些新的打算?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王凡:近年来,中国能源研究会依托人才集聚优势,着眼新情况新变化,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及时献计献策;推动科技成果评定和标准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注重科技人才培育,面向能源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实施托举工程;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让能源科技工作者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
下一步,中国能源研究会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团结引领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宜昌连续两届承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主要基于什么考量?举办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后,宜昌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思考和打算?
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靳宏强:连续两届承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是基于对国际能源形势的深刻认识、对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度考量、对高层论坛的充分期待、宜昌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升级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宜昌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紧扣打造“清洁能源之都”目标,调整转型发展思路,促进了清洁能源动能大提升、“三化长江”取得大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提速。
下一步,宜昌将借本次大会东风,着力推进“电化长江”先行示范,为“电化长江”覆盖全“长江流域”提供可借鉴的宜昌模式;拓展国际国内合作,打造中国“电池洼地”;增强“中国动力心脏”舒张功能,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全球低碳样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
记者:请问宜昌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靳宏强:近年来,宜昌经济社会在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表现在: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元、4年连跨两个千亿台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换;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三峡水运新通道可研获批等;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34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等。
下一步,持续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记者:湖北三峡实验室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有哪些重大科研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平:湖北三峡实验室聚焦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等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重氮萘醌型光引发剂绿色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全球首次实现黑磷单次百公斤级可控制备;磷酸铁降本增效新工艺成效明显,磷酸铁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湖北三峡实验室在宜系列成果,推动宜昌电子化学品专区总规模提升至38万吨,化工产业加速向精细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记者杨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