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05:4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双节期间,宜昌“两坝一峡”游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首选。(记者黄翔 摄)
国庆中秋假期,“两坝一峡”游船线路预售异常火爆。三峡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2日至7日所有班次船票早在节前即告售罄。
为何是“两坝一峡”?在人潮涌动的假日经济图谱中,这条串联起葛洲坝、三峡大坝、西陵峡的经典路线,究竟握住了怎样的流量密码,脱颖而出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记者实地探访其火爆背后的逻辑。
自然人文交织,游客不虚此行
融山水湖坝为一体,览76公里绝美江景,宜昌“两坝一峡”旅游航线是国内36条“水上黄金旅游线”的热门线路之一。
10月8日早上8点,宜昌九码头人潮涌动。“从抖音上刷到西陵峡的云海,特意带家人来看看!”陕西游客王汉强亲友四人专程而来,首次见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画卷,直呼“不虚此行”。
待“长江三峡8”游轮驶入葛洲坝三号船闸,闸门闭合、水位抬升,30分钟内,船身顺势抬升20多米。当甲板与闸墙顶端齐平,来自重庆的9岁游客小果冻趴在栏杆边激动得满脸通红,“船上广播说这就是水涨船高,真的好神奇啊!”
船行景移,文化相伴。土家民俗、楚风古韵等主题快闪表演穿插其间,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三峡文化;橙子酥、宜红茶等特产美食,则奉上地道的“宜昌味”。
自然造化邂逅人文底蕴,悠久历史对话现代工程,“两坝一峡”成为跨越地域与年龄的共同选择。
多重优势叠加,成就假日顶流
作为宜昌旅游的代表,“两坝一峡”以高人气,再次证明了其稳健的市场实力,这背后是其多重优势共同构筑的硬核竞争力。
“在国内,像这样集峡谷观光与大坝工程于一体的游船线路可以说是唯一的。”宜昌泰享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唐一峰从业十年,熟悉长江流域同类旅游线路。他算过一笔账,最低不到300元就能打卡三峡大坝、葛洲坝、西陵峡三大核心景点,一日精华游的模式比长线游轮更具性价比。
更关键的是,三峡大坝蓄水后,上游部分景观被淹没,宜昌段却保留了较为原始的自然风貌,难怪游客感叹:“看过这里的风光,才懂什么是绝版三峡。”
王牌在手,要想打好还需精准谋划。三峡旅游集团根据游客不同需求分层设计产品:“经典游”主打高效,适合时间紧张的游客;“全域游”增加三峡升船机项目,让玩家深度领略“大船爬楼梯”;夜间则推出“长江夜游”,灯光秀搭配楚风夜宴和民谣演艺,打造“白+黑”全时段旅游体验。
“为应对假期大客流,‘长江三峡5’‘长江三峡8’等8艘游船全部投入运营。”集团市场营销中心副经理丁玲丽介绍,沿途加强了广播导览等指示指引,对车辆船舶动态实时监控,游客出行各环节科学分流,全力做好服务引导和安全保障。
双节期间,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也合理调度运行葛洲坝二号闸、三号闸,提供过坝“双通道”,全力减少等候时间、满足游客需求。
从“网红”到“长红”,重视体验升级
火爆人气印证了市场认可,但仍有部分游客反馈排队时间长、观景平台拥挤等问题。如何平衡流量与体验,成为摆在宜昌旅游面前的必答题。
“两坝一峡不只是一艘船、几个景点,还涉及码头接驳、车辆转运、沿线景区联动等环节。”三峡大学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指出,过去多元主体经营易造成体验脱节,当前亟需运用整合营销思维,从两个层面寻求突破:
首先是优化“水陆联动”,核心在于完善“车去船回”“船去车回”等衔接环节,形成完整、高品质的旅游闭环。
其次是超越“船票经济”,通过丰富岸上业态、展现城市文化魅力,将客流有效转化为城市消费的增量,引导游客留下来、深体验。
从一张船票到一条线路,从一日观光到深度体验,“两坝一峡”的火爆是资源禀赋、产品创新与服务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宜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唯有持续优化体验、完善配套、深化融合,方能让这份热度不止于国庆中秋假期,真正沉淀为宜昌文旅的“长红”魅力。(记者邓羽琴、见习记者闻珮淇、通讯员朱延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