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实践书写文明新篇

2025-10-09 16:5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长江之畔的枝江,正以一场跨越数年的“好人培育工程”,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文明答卷。从陈木兰的岛上书店到周延清的包子铺,从“大国工匠”杨文华的技术报国到16位“中国好人”、1000余名先进典型的善行义举,这座小城用“发现——培育——传播——礼遇”的闭环机制,将个体善举淬炼成城市风尚,让“枝江好人”的星火,终成“枝江人好”的燎原之势。

善治之基,在培土育林。枝江没有止步于“选典型、树标杆”的传统模式,而是构建起“市——镇——村(社区)”三级推选网络,打通群众荐优渠道。当线索通道、专属热线成为市民传递温暖的窗口,当帮邻居收庄稼、照顾孤寡老人的细碎善意被逐一记录,“好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200余人(组)的先进典型储备库,涵盖机关干部、退役军人、乡村青年等群体,正是这种“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培育机制,让道德之花在枝江沃土上自然生长。

文明之魂,在润物无声。好人事迹若只停留在文件里,便失去了滋养人心的力量。枝江深谙此理,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传统现代结合”的传播矩阵:线上,400余篇好人报道在媒体流转;线下,好人馆、好人广场、文化长廊融入城市肌理,72辆公交车化身“流动好人馆”,年吸引20余万人次观看。更令人称道的是,枝江将非遗与好人故事相融,楠管唱词里的孝老爱亲;黄梅戏、舞台剧中的奉献担当,让正能量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田间巷陌,浸润市民心灵。

崇德之举,在双向奔赴。“好人好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枝江用实际行动兑现的承诺。助力陈木兰打造“粮仓书店”文化IP,建设“慢娃儿生活广场”残健共融平台;2023年以来走访慰问典型110人;30余家爱心商家加入“好人商城”,提供专属优惠……从政府的制度保障到社会的自发参与,枝江让有德者不仅有精神荣誉,更有生活实惠,这种“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形成了“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枝江,“好人效应”已不止于道德层面的引领。当越来越多市民群众学着陈木兰播撒书香、跟着薛传根守护绿意,当“好人文化”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鲜明底色,这座小城证明:文明不是少数人的“高光时刻”,而是多数人的“日常选择”。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座城讲文明”,枝江的实践给出了深刻启示: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是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基因,让善意成为市民的自觉。

“一人举火照一寨,万人举火亮山河。”当道德沃土持续厚植,当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更多像枝江这样的城市,必将在文明接力中,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精神力量。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委宣传部 许艺洋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