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直到正式开工,他们才放下心来

2025-09-27 07: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9月26日上午,夷陵区龙泉镇水府庙村村民向家政和妻子邢正媚早早起床。这天对他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楚能新能源宜昌80GWh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开工,“盼着这产业能越来越好,咱的付出就值了。”

时间回拨到40天前,项目启动的消息打破了水府庙村的宁静。规划占地1700余亩的全新锂电池项目,需要征用包括向家政家在内的土地。“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很是舍不得。”但想到产业来了,村里的日子才能更有奔头,他和妻子没有犹豫就签了字。

这份毫不犹豫的支持,离不开镇村干部40天的日夜攻坚。“这次征迁涉及 182户农房、698座坟头、14家企业,时间紧、任务重,光靠‘硬推’根本行不通。”龙泉镇副镇长安宇琪对于村民们的想法很是理解,“许多村民是几辈子的老住户,对土地的感情比啥都深,得让他们明明白白签字,踏踏实实搬家。”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龙泉镇党委政府成立21人专班小组,创新建立“日清日结”机制。白天,干部们带着政策手册坐在村民的院坝里算“经济账”“发展账”;晚上,会议室的灯亮到深夜,大家围坐复盘当天进度,村民提出的“补偿款啥时到账”“安置房环境咋样”等诉求,都要逐一登记,3天内给出明确答复。

安宇琪至今还记得一次入户宣传,十几位村民围着他问个不停,等他把政策细则、安置方案讲透后,一位老村民握着他的手说:“小安,我们相信你。”

这份信任在征迁主战场水府庙村体现得最明显。村党支部书记罗宏带着记者走进二楼办公室,墙上贴着的征迁进度表已被红勾填得满满当当。“所有征迁任务30天清零,补偿资金全部兑付到位。”

罗宏说:“‘加速度’的背后在于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补偿标准清清楚楚,党员代表还带头入户讲政策,把‘为什么搬,搬了有啥好’说清楚,村民自然就心安了。”

征迁的“清零”,只是这场攻坚战的第一程。土地要实现“净地交付”,还需要施工队伍的日夜鏖战。正式开工前一天,看着最后一台推土机缓缓熄火,宜昌夷陵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波终于松了口气。当天,1730亩建设用地终于实现“净地交付”,为项目转入主体结构施工提供用地保障,“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40天就把一座座山头推成了平地。”

项目“加速度”的背后,是高效的协同配合。在楚能项目附近的楚能新能源宜昌80GWh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办公室,工作人员易海文揉了揉酸胀的腿,手机里的“微信步数”早已突破1.5万步。

“这40天,每天早上先绕工地走一圈,少看一个角落都不踏实。”

作为技术指导,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督办和协调服务,同时按照既定的任务清单推进各项工作,如果一项工作滞后,就可能产生全局性影响。易海文告诉记者,有天晚上正在回家路上,突然接到调度电话,项目5号地块机器设备出现窝工现象,“我当时立即调转车头,赶到项目现场与施工单位以及监理方商议对策,从全市紧急抽调工人,第二天才确保正常施工。”

这样的“紧急状态”,对同事田永强来说已是常态。记者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看到,上面记满了征地拆迁、杆线迁改、要素配套等各类协调记录。田永强说:“我们手里有‘四张清单’——总任务、周任务、特别交办、临时交办,每一项都要盯着进度、销号清零,大到施工建设,小到人员调度,只要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

当天上午11时,随着一声“开工”令下,楚能新能源宜昌80GWh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望着施工现场忙碌的身影,向家政夫妇脸上露出了笑容,安宇琪、罗宏站在人群中,感慨一切辛苦都值了,吴波、易海文、田永强并肩而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记者谭强明、张亮红,通讯员刘睿、王锶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