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17:5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江风作伴好读书,满城书香更“宜”人。近日,“书香长江”阅读周宜昌分会场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吸引了超百万人次共赴这场文化与精神的盛宴。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这场阅读热潮将“长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实践,让厚重的文脉在阅读与分享中轻盈流淌,让传承与创新在书页间并肩同行,深刻彰显了城市“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发展智慧,为长江文化的传播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宜昌注脚。
让“长江文化”可感可知,阅读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对宜昌而言,“长江文化”不是书本里抽象的文字,也不是遥远模糊的传说,而是市民在《楚辞》中品读屈原的浪漫与求索时,联想到的秭归山水;是史籍中“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的记载与眼前这座城市战略地位的相互印证。阅读,让宜昌作为巴楚文化交汇地、三峡工程所在地的独特身份,从地理标识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文化认同。正是通过这扇“阅读之窗”,市民得以深刻理解宜昌在长江文明谱系中的独特站位,从而让长江文脉的传承,牢牢扎根于本土的认知与情感之中。本次阅读周期间,这种“印证”变得尤为生动。当著名作家马伯庸携新书《桃花源没事儿》走进宜昌,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与读者一同分享创作心路,畅谈宜昌本土的人文典故、特色美食与历史脉络,让文字里的宜昌更显鲜活;当知名学者纪连海走进中学,以麻辣解读剖析三国历史与宜昌山水的联结,文字中的历史便在与名家的思想碰撞中彻底鲜活起来。
让“文化盛宴”全民共享,阅读是覆盖最广、最为普惠的通道。“辐射超100万人次的阅读热潮”这一数据,生动诠释了“共享”的内涵。本次阅读周期间,宜昌市新华书店通过将精品图书展陈从书店延伸至全市主要商圈、文旅地标,让“城市书房”遍地开花。这些空间突破了单一的阅读功能,巧妙地将文化市集的烟火气、非遗展示的传统味、亲子阅读的温馨感融为一体,构建起集阅读引导、互动体验与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客厅。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态,更让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触达更多人群,真正实现了文化成果的全民共享。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稚龄孩童,无论是身处繁华商圈还是偏远乡镇,每个人都能便捷地参与其中,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这种广泛的参与性,确保了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成为真正融入民生的“寻常烟火”,体现了“以文润城”的广度与温度。
让“城市气质”温润厚重,阅读是涵养内涵、提升品质的关键支撑。一场热闹的艺术节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关注,但一座城市持久迷人的魅力,必然源于其沉稳笃定、富有书卷气的人文气质。“书香长江”阅读周,正是对这种内在气质的精心淬炼。它引导市民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快节奏中崇尚深思,共同培育一座城市的静气与智慧。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明素养和书香氛围,是宜昌最宝贵、最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它让“宜人之城”的“宜”,超越了风景的层面,升华为一种令人安心、舒心、倾心的文化吸引力与环境竞争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最深沉的动力。
风起长江,文润宜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此次宜昌“书香长江”阅读周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的成功,更是一条以文化人、润城兴邦路径的清晰展现。当绵延千年的文脉通过阅读融入城市的呼吸,当厚重的历史在市民的参与中焕发新生,赓续不绝的长江文脉必将如江水奔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沉而强劲的宜昌动能。
作者:宜昌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 田源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