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园里深耕筑梦——记兴山县优秀校长李传华

2025-09-26 16:4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熊鹏 人阅读

近年来,位于香溪河畔的兴山职教中心,以其迅猛的崛起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效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提起兴山职教中心,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校长李传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兴山职教中心,寻访2025年兴山县优秀校长获得者、兴山职教中心校长李传华。

李传华,他倾情付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职发展之路,以跨越式“加速度”实现弯道超车,为职业教育谱写了一曲新的乐章。

多措并举打出强师“组合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传华认为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长期以来,师资的质量、数量、结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他坚持实施强师工程,出实招、亮新招,打出了漂亮的强师赋能“组合拳”。

通过“人才引进”“请进来专题讲座”“走出去集中培训”“下企业锻炼”“兼职任教”等策略,构建“以赛促新、以赛促教、以赛促进、以赛促学”的技能竞赛体系,激活学研产一条链,提升教师“技”“能”活力。从高等院校直接招录25名优秀毕业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事业单位能工巧匠和大专院校知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20余次,受训教师100余人次;推荐1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80名教师赴高校或行业协会培训;利用暑假安排教师66人次到合作企业培训锻炼,使教师站得住讲台,上得了课堂,玩得转实训,种得了庄稼,65名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善于动脑筋的人总能先人一步找到机会,这些举措,使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以青年教师队伍为主体、老中青结合,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该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人才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调整专业适应时代新需求

当开始担任校长时,苦于找不到专业发展的突破口,他的压力非常大,彻夜难眠。

于是,构建“双主体、三融合、四梯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原有的5个专业调整为6个紧贴地方产业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并确定“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化学工艺、采矿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为支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延伸,计算机应用专业为拓展”的专业建设发展定位,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自身特点,构建了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让专业建设更有底气,多方筹资,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提档和购置的投入,极大地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当选为“全国数智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和“绿色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服务地方打造职教新范式

李传华始终坚持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携手各方拓展深化“一体两翼”即以中高职教育为主体、专业技能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新格局,积极打造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新范式。

近年来,他依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兴发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兴发文旅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兴发学院等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开办了企业急需的三个专业的“3+2”大专订单班,在籍学生345人,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与高校联合开办成人学历函授班,在籍函授学员961人,毕业学员2000多人;与区域各初中学校签订初中衔接中职教育接力培养协议,建设区域性职教中心,开创了高铁招生新模式,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兴山实践。积极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余期、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编写、发放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1000多册,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屋场院子,让他们掌握致富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余期,培训学员6000多人次,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既为社会培养了人才,又为学校创造了效益,开辟了职业教育的新天地。同时,有效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37名教师获得培训师资格,23名教师获得考评员资格。目前,学校已有901名学生通过考证,通过率达98%,所有证书都实现“课证融通”。学校被评为“1+X”全国“优秀师资团队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教学奖”“领军院校奖”“优秀试点院校”,被认定为“鄂西片区(兴山)建筑产业工人和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基地”“兴山县工匠学院”等。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兴山职教中心校园时,一个新的职教地标和教育名片也越来越耀眼!

提质赋能增强内在驱动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质量为中心,按照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李传华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制定各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参与编写了《矿山生产技术》《茶叶标准化生产》《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核桃育苗技术》《果树修剪与嫁接》等校本教材,打造了2门专业精品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用结合,推行“企业+课堂+岗位”的培养模式,先后与企业共同建成1个实训中心,5个生产实习基地,8个实训室,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3个,实现了“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在人才模式培养上,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化学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采矿技术等专业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学生”991名,占在校学生的60%。

针对职教学生学习特点,构建“六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世界级一等奖1个、世界级二等奖1个、世界级三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省级一等奖1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个,市级一等奖44个、二等奖86个、三等奖236个。其中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现代农业赛道中荣获金奖;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化工技术赛道中摘得铜奖;在2025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农业赛道比赛中斩获二等奖;在2025年宜昌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才艺)大赛劳动技能、模特表演项目中收获2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技能和人才支撑。”在职教事业的道路上,李传华坚定而执着地做着一名筑梦人。

踔厉奋发,开启发展新征程

如果说吃苦耐劳、挚爱学校是每个职教人的精神,那么这种精神便在李传华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诠释。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李传华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灯光常亮这是李传华校长办公室的常态,在他眼中,没有白天黑夜,没有礼拜日,只要有重要的工作,再晚再忙也要加班做完。

“他加班是常态化,长年累月如此,不论学生是否在校,他都以校为家,一般人很难做到。在工作中,他经常指导和培养年轻老师,以身示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谈仁彬如是说。

做新时代职教人,筑新时代职教梦。“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是李传华校长的座右铭。“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职教沃土,奋力打造特色鲜明、市内领先、省内知名的中职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展望未来,李传华校长信心满怀。(通讯员: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