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7:5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网络空间已如一张无形却紧密的大网,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79.7%,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交往和活动的重要舞台。然而,这一舞台上也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虚假信息漫天飞、网络诈骗花样翻新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网络安全工作,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网络空间的法治属性。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就像现实社会中有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样,网络空间同样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我国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为网络空间划定了清晰的界限,也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网络空间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我们要通过创新理念、手段等提升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积极传播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生根发芽。
坚持“依法治网”是确保网络空间清朗和安全的关键。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网民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网络安全合力。政府要发挥好监管作用,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及时填补法律空白。企业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参与者,要加强自身网络安全建设,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的投入,确保自身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违规现象及时进行监督和举报。网民则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要及时寻求帮助。
同时,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依法予以严惩窃取个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中能够放心地交流、购物、学习,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外,网络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我们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网络安全领域,国际上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构建全球网络安全共同体。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自身做起,主动提升网络安全素养。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让网络空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人民生活的坚实保障,让网络的正能量更加充沛,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作者:宜昌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 詹扬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