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06:2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9月16日,连绵多日的阴霾散去,天空放晴,儿童公园内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退休工人李红牵着爱犬悠闲散步,“现在大家遛狗都自觉牵绳,粪便及时清理,城市环境清爽多了。”说着,她顺手将狗狗的排泄物用纸巾包好,投入分类垃圾桶。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宜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自《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宜昌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市民规范养犬、爱护环境、有序出行、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细微之处的文明举止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
在东山体育公园,晨练的市民自觉排队使用健身器材,相互礼让成为常态。“现在很少有人长时间独占器材,大家都懂得为他人着想。”正在锻炼的张华说。
金家台公交车站前,18路车停靠站台,乘客们有序排着队。乘客王强主动让送孙儿上学的爷孙俩先上车,“排队上车既安全又高效,还能体现文明素养。”王强表示,现在乘客们都能自觉遵守秩序,驾驶员也会耐心等待老人和孩子坐稳后才发车。
餐馆里,公筷公勺成为每桌的标配。“刚开始不习惯,现在觉得这样既卫生又文明。”在胜利四路某餐馆用餐的大学生王丽丽告诉记者。
养犬管理更是显现成效。为确保文明行为常态化,宜昌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公安机关负责养犬登记管理,城管部门负责日常巡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犬只防疫,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据来自我市公安部门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以来全市办证犬只达9984只,且均进行免疫。全市处理不文明养犬行为13194起。文明养犬不能光靠罚款,更要靠引导。养犬管理条例的实施,改变了市民的养犬习惯。
文明新风吹遍了城市每个角落。在猇亭区,“蓝马甲行动”构建智慧助老银龄互助新篇章;在城区,商家自觉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在很多居民小区,划定了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区域,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人刚刚站到斑马线上,立刻就有车辆停下礼让行人,这在外地城市都是很少见的,宜昌给人一种满满的安全感。”来宜旅游的辽宁游客丁明磊对宜昌车辆礼让行人的行为赞不绝口。
见义勇为的精神也在宜昌蔚然成风。9月6日晚,在城区伍临路一辆半挂车右后轮起火,司机却浑然不觉。危急时刻,四位市民毫不犹豫驾车或骑车狂追,最终拦停货车并协助扑灭火情。
文明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在宜昌这座以水电闻名的“来电之城”,文明不是一句口号,已成为市民的行为规范、生活态度和行动自觉,并以另一种能量悄然汇聚——文明的力量,正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能。(记者王晶晶、通讯员廖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