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06:2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秋意渐凉,当阳市坝陵化工园却热浪奔涌。
在一期已投产的君邦新材料产业园一侧,一座看似普通的工业板房正迅速成型。“可别小看这个车间。”湖北伟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嘉腾目光炯炯,“10月底,这里将投产年产10万吨硅酮胶生产线。待明年二期建成,年产能可达20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规模跻身全国前列。”
君邦集团,全国硅酮胶领域龙头。其落户当阳的首个项目——凯仕丽发泡胶,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当阳速度。“一期年产6000万支发泡胶,二期扩至1.2亿支,市场前景看好。”湖北凯仕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介绍,伟创硅酮胶、凯仕丽二期等系列项目将于2028年全面达产,形成年产20万吨有机硅、1.2亿支发泡胶及美缝剂、光伏胶等多门类胶黏剂产品体系。届时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利税3亿元,带动就业1500人。“综合园区增强了上下游产业的磁吸效应。”吴嘉腾说,“目前万华、兴发等龙头企业正与我们洽谈合作,共建产业生态。”
“链”式招商,集群发展。当阳以君邦高分子材料产业园、源洹氯甲苯等项目为依托,持续扩大硅酮胶、邻氯甲苯等精细化工产品规模,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磷酸铁生产基地和胶黏剂生产基地。
投资超百亿元的徽阳新材料项目,带动了万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加快落地,推动当地磷化工产业向精细磷氟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高端跃升。
“今年底,选矿、硫黄制酸、湿法磷酸等装置将实现联调联试。”湖北徽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进冲表示,“项目将实现磷资源高效转化与多元利用,为宜昌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支撑。”
外引“新树”,内育“老根”。当阳在招大引强的同时,同样注重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
在湖北晋控气体有限公司,净化车间工艺技术员罗晶站在中央控制屏前,轻点鼠标,全厂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而在十几年前,他所在的华强化工还是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的传统工厂。
“以前现场管线错综复杂、设备老旧,巡检时有磕碰。”罗晶感慨,“如今全是新装置、新工艺,在线分析、压力液位温度监控遍布全厂,更安全也更高效。”
可喜变化源于晋控55万吨氨醇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这项投资30.63亿元的当阳标志性化工转型工程,自2024年5月投产以来,已累计实现营收25.55亿元,利润1.35亿元,关键能耗指标持续优于设计值,单位成本低于行业均值。
“核心竞争力来自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刘云峰说,气化装置采用全废锅流程回收热能,年省蒸汽费用超3000万元;综合利用系统余热副产蒸汽用于发电,年节省电费超3500万元,综合能耗较原生产线降低了25%。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的“液氮洗工艺”使设备数量减少30%,开车成本降低 40%,副产 LNG 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我们正加速智慧工厂建设,推动传统煤化工绿色智能化转型。” 公司总经理罗俊杰说,今年营收有望突破20亿元。
“晋控产线全面承接并升级了原华强装置,安全、环保、能效水平得到跨越提升。”当阳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孙东介绍说,“如今华强每年为晋控供应动力蒸汽200余万吨,晋控则为华强稳定提供氢气、液氨等原料——相邻成链、循环互济,‘好邻居’真正变成了‘强伙伴’。”
晋控和华强的蜕变,是当阳培育内生动力、推动产业跃升的缩影。当前,该市正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推动徽阳、华强、六国、晋控等142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514亿元,力争3年内工业增量突破500亿元。通过规上企业3年翻番和上市行动,当地优选62家成长型重点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企业“二次创业”,重点打造3家百亿级、5家50亿级、20家10亿级骨干企业梯队。
“只有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夯实当阳‘聚力支点建设、冲刺全国百强’的硬核支撑。”当阳市主要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当阳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元至七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居宜昌东部县市前列。
外引新机、内育动能,当阳以“双轮”驱动产业奔跑,在冲刺百强的赛道上全力加速。(记者张锴,通讯员王丹琰、李莉、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