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水浊变清 业黑转绿 民愁成喜 鸦鹊岭镇三岔河的“三诧”

2025-09-15 06:2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9月14日傍晚,夷陵区鸦鹊岭镇三岔河畔,孩童在龙鳞坝戏水,游客在帐篷下小憩,农家乐灶火正旺。望着眼前的景象,村民万学军想起了七年前的事儿——“那味儿,隔老远都呛鼻子,夏天窗户都不敢开。”

一条河的变迁,记录着一个镇的转型之路。

作为玛瑙河重要源头,三岔河口由白河、泉河、墩子河交汇而成,它目睹了“化工强镇”的粗放发展,亲历了七年来的绿色蜕变,更迎来了令人惊叹的“三诧”。

一诧:水浊变清,河畅景美

三岔河之“诧”,首先源于水生态的变化。

曾几何时,工业污水、养殖粪污直排入河,河水发绿发臭,水质沦为劣五类。转机来自那场“壮士断腕”的抉择——为守护一江清水东流,这个宜昌化工企业转型任务最重的乡镇,毅然关了年纳税过亿的支柱产业。阵痛剧烈,但决心不移。

治污成为“第一刀”:沿河4家工厂关停,五千余万元投入清淤、管网建设;上百家散乱污养殖场整治一新,粪污集中处理成为常态。刮骨疗毒,终见成效。

如今,三岔河水质稳步提升至三类,河中央水草青青、碧波粼粼,多年未见的白鹭也重返河岸。

二诧:业黑转绿,动能焕新

三岔河之“诧”,在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告别“化工依赖”,鸦鹊岭换道“生态奔跑”。

在曾经的化工厂旧址上,蓝谷中微公司副总经理谢孝元正调试新设备。这家生产高端生物制剂的企业,看中的正是这里的环境:“产品科技含量高,没有污染!”

不远处,城东再生资源公司投入近2亿元完成环保技改,生产线飞速运转,曾经的“排污大户”实现“近零排放”。

绿色动能持续汇聚。54家绿色企业落户,带来242亿元投资,提供4000多个岗位。高新产业园、循环经济基地沿河布局,一条绿色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三诧:民愁成喜,景美人和

三岔河之“诧”,体现在百姓获得感上。

生态好了,“美丽经济”顺势而起。镇政府沿河布局文旅项目,知音畔岛景区负责人蒋振斌再也不用为“环境差劝退游客”发愁。玻璃水滑、彩虹滑道等项目火爆异常,今年游客量猛增20%。

“子龙民宿”等2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岔河农庄老板郭辉笑言:“以前嫌水碍事,现在靠着它挣钱。”曾经因污染沉寂的乡村,如今重焕生机。

傍晚凉风吹过河面,带着水汽的清新。万学军站在岸边,笑容欣慰。这条河的“变形记”,没有轰轰烈烈,却有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它静默流淌,诉说着最朴素的道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记者黄善国、谭强明,通讯员白传涛)